本报讯(记者 刘长宇)“吉林工匠”齐嵩宇团队设计的自动巡航小车灵巧地在各个工位间穿梭着,得到“支援”的工人将小车运送的生产物料卸下,娴熟地装配到生产线上的车身上,一辆辆大气磅礴的红旗轿车即将整装待发。5月31日,记者走进中国一汽集团公司红旗工厂总装车间,近距离感受了汽车工匠们的卓越智慧和高超技艺。
齐嵩宇团队是一汽集团秉承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出的工匠团队,也是吉林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成果之一。
吉林省现有产业工人194万人。今年,吉林省委已将《关于贯彻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纳入省委序列部门年度绩效考核项目。吉林省总工会积极分解任务、细化分工,压紧压实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责任,推进政策衔接和成果落地。
引导产业工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新建32家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141家省级职工书屋。今年,吉林省总启动农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计划——“求学圆梦行动”,投入经费425万元,资助5000名一线职工、产业工人、农民工免费接受高等学历继续教育。
协调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队伍建设整体规划。加强精益管理人才素质培养,吉林省总工会与东北工业集团合作创建“吉林省精益工匠培育示范基地”,举办培训班12期,培训职工576人。深入开展“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劳动和技能竞赛活动,全省参赛企事业单位3.1万家,参赛职工157万人。
加强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全省建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520个。深入开展劳模工匠培养选树工作,连续三年表彰奖励“吉林工匠”,大力弘扬新时代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从今年起,每年设置5000万元资金,着眼产业工人发展所需、企业所求,从“助小”“创业”“培训”等方面,大力实施全省精益管理和智能制造能力提升计划,做好人员选定、课程设置、培训管理、人才交流、跟踪培养等各个环节,以高质量的精益人才助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此项工作已被纳入省委省政府推进民营经济大发展40项重要举措之一。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劳动实训基地3个,健全联系产业工人的长效机制,推动省总机关干部下基层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继续深化79家职工服务中心、2102家职工服务站规范化建设,开展“一站一品牌”活动,推进互联网+职工普惠服务工作,构建覆盖广泛、快捷有效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为基层工会和产业工人提供项目式、订单式服务。
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产业工人。加强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好职代会职能,推进厂务公开、业务公开,落实职工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组织职工深入开展“公开解难题、民主促发展”主题活动,为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建言献策、贡献力量。深入贯彻实施《吉林省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全省企业实行集体协商、签订综合集体合同1.6万份,覆盖企业5.7万户。
完善“工会+法院”、“工会+人社”诉调裁调对接工作机制,化解职工队伍稳定风险的能力不断增强。发挥工会律师团作用,全省各级工会共办结职工法律援助案件544件,帮助职工挽回经济损失1271.7万元。深入开展“安康杯”竞赛活动,扎实推动群众性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工作,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有效维护了职工安全健康权益。
吉林工会将以强有力的改革举措,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落到实处,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