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章背后的深情厚爱
——2018年首批劳模休养综述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彭文卓
蔡少荣是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选矿厂的一名工人。对几乎没有庆祝过生日的他来说,今年46岁的生日显得格外特殊——这天,他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劳模朋友们一起度过。
7月19日至25日,今年首批200名劳模相聚北京,参加工会为他们提供的疗休养,这也标志着2018年全国劳模疗休养活动拉开帷幕。
为体现党和国家对劳动模范的重视和关爱,全国总工会自2000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分批次地开展全国劳模休养活动。多年来,劳模休养制度与时俱进,参与群体更加广泛,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在让劳模们获得休息的同时,更创造了一次“充电”良机。
大国工匠的盛会
“管师傅,在深海里拧螺丝是什么样的体验?”“您是怎么保持零失误纪录的?”疗休养第一天,劳模们便争相与管延安切磋起了技术。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航修班长管延安,被誉为中国“深海钳工”第一人。2013年,他成为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中的一员。他从事的工作中,有一项任务特别艰巨——在深海中完成两节隧道的精准对接,安装接缝处的间隙必须小于1毫米。这样无法用肉眼判断的间隙,管延安却通过一次次的拆卸和练习,凭着“手感”完成了。
首批参加疗休养的劳模为工匠劳模,他们当中大多是掌握“高精尖”技术的一线工人,可谓“卧虎藏龙”。比如被称为“列检神医”的青藏铁路公司西宁车辆段质检员马云,他要为奔驰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火车提供运行检修保障。只有初中文化的他,经过刻苦钻研,从一个门外汉成为首屈一指的青藏铁路发电车及车辆电气方面的技术带头人。
还有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型装备厂数控一车间班长刘新安,被大家亲切地叫做“蓝领哥”。1986年,17岁的刘新安进入洛阳矿山机器厂当学徒,他永远记得师傅教他的第一句话:先学做人,再学技术。
还有天津海鸥手表集团高级工程师赵国望,攻克了世界尖端设计工艺,是远近闻名的“中国钟表大师”。国内钟表行业正在经历着从技术到艺术、从繁复回归本质、从模仿到发明的转变。赵国望深知,要改变世界对中国机械表的偏见,就要为产品装上一颗颗包含自主发明专利的“中国芯”。
“劳动最光荣。无论在哪个岗位上,只要认真干活、付出努力,就一定会赢得尊重。”来自各行各业的工匠们,在心与心的交流中凝聚着共识。
与时俱进的劳模休养
“复兴号就是在我们厂调试出厂的。让我来告诉大家,如何从一块铝板造出一辆列车。”在中国铁道博物馆,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高速动车组制造中心调试车间高级诊断组工人罗昭强变身为讲解员,热情地给劳模同伴们介绍复兴号的诞生过程。
高速动车组调试是高铁制造行业的核心,全国范围内从事此工种的不超过2000人,被称为“大熊猫工种”。罗昭强从一名普通维修电工成长为公司的首席操作师,别人治不了的设备“重症”,他出马总能“妙手回春”。“能让大家看到铁路事业的发展,了解咱们的技术,我觉得很有意义!”罗昭强兴奋地说。
感受国家交通运输发展脉搏,参加形势报告会和培训交流,聆听劳模大讲堂,走访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首批疗休养劳模每天的行程都安排得满满的。此外,全总还邀请了来自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脑科学中心和北京同仁堂的专家,提供了健康检查和义诊服务。
由最初的参观游览,到与时俱进加入培训、交流等内容,全总在组织劳模疗休养时,更注重让劳模在休养身心的同时获得“充电”的机会,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工会组织劳模疗休养不断“优化升级”,特别是劳模群体发生了变化。据全总劳动和经济工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劳模休养活动越来越关注一线劳动者,疗休养对象坚持面向基层、面向一线、面向普通劳动者,重点安排生产一线特别是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艰苦的劳模和在重大工程、重点科研项目中发挥骨干作用的劳模,优先考虑从未疗休养过的劳模。
在聆听“抓斗大王”包起帆讲述的工人创新感悟后,同样来自上海的宝钢股份有限公司热轧厂技能专家王军颇为感慨:“一线工人太需要这些培训来提升理念了。希望工会以后能送我们去高等院校研修一下!”王军的愿望有机会实现了——全总将在10月分别组织一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领衔人、青年技工劳模开展专题疗休养,并联合清华大学进行短期培训。
“新时期产业工人不仅要成为操作能手,还要有岗位创新的意识。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摆脱进口依赖,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强大的制造业大国。”工匠劳模们深有感触地说。
关爱润物细无声
“为别人服务了近30年,从来没想到自己也能收到这么一份礼物,感受到党和国家,以及工会组织贴心的关爱。”即将结束劳模休养活动,东方航空公司客舱系统首席乘务技师李文丽有些依依不舍。
“从内心深处喜欢每一个人,了解他们关心什么、需要什么,并尽力帮助他们获得自己的需求。”自从18岁与蓝天结下情缘,李文丽一直是这样理解和履行“客舱经理”这一职责的。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劳动模范。而关心劳模需求、关爱劳模发展、发挥劳模作用,正是工会劳模工作一直努力的方向:
——自2000年开始的劳模休养工作,力度逐年加大。全总已累计安排5万人次参加疗休养活动,并要求力争实现符合条件的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至少休养一次。
——中央财政设立的全国劳模专项补助资金,每年投入2.643亿元用于解决劳模的生活困难,并带动各地设立省部级劳模专项资金。
——目前,全国多数省(区、市)制定了劳模管理工作办法或暂行规定,并在劳模的培养选树、评选表彰、精神弘扬、作用发挥、管理服务、困难帮扶、培养教育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自1985年起,除召开全国劳模大会的年份外,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全总都会进行全国五一劳动奖的评选表彰,2008年开始命名全国工人先锋号。截至2018年5月,共表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9568个、奖章31747个,全国工人先锋号12350个。
——2006年至今,全总已连续12年推荐15位技术工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工人农民组)二等奖。
“对于劳模的关爱,贯穿了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国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车辆钳工郭锐于2017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如今还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和技能大师工作室。
“对于我们一线职工来说,真正的关爱不仅在于生活的照料,更多的还是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让我们在技术创新的路上走得更远。”郭锐说。(本报北京7月2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