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起帆劳模在讲课中。中工网朱晶晶摄
包起帆劳模在授课中展示自己所获得的荣誉。中工网记者朱晶晶摄
7月22日下午,在京参加全国首批疗休养的200名劳模迎来了一场“头脑风暴”,著名全国劳模、从码头工人成长起来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包起帆为劳模做了精彩的讲座。
包起帆给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立足本职岗位进行创新劳动和创新成果的管理”。“岗位可以变,创新不能变。”包起帆在讲座一开头就给出了一个自己琢磨了多年的道理。从港口的装卸工人,到如今大型企业的管理者,包起帆经历过很多个岗位。可是不管在哪个岗位上,“立足于本岗位的创新”始终是包起帆能在一个岗位有一个岗位做出骄人成绩的关键。从发明木材抓斗、到创建内贸集装箱运输模式、再到“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一个个发明创新成果的取得,无不与自己所处的岗位有着直接的联系。“我不是一个天生的发明家,回顾我这些年来所走过的路,我是从自己的本职岗位出发,从小改小革起步,随着企业发展而逐步成长起来的。”包起帆总结道。
“要把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纳入企业的科研体系中去,争取更大的支持”;“要加强职工技能培训,为每一位职工打通上升的通道”;“发挥工会的组织优势,让劳模创新工作室做得更好”……劳模们纷纷畅所欲言,分享思考与感悟。
“创新不是一件高不可及的事,只要你有事干,你就有创新的机会。包老师的创新事迹和锲而不舍的创新精神深深感染了我”,来自北京铁路局天津供电段的孙德英告诉记者,“包老师的讲座,不仅仅是教思路,更教方法,非常具有可操作性。他所讲的成果推广、专利申报、项目管理等问题,正是我们在创新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今天得到了很好的解答。”
参加疗休养的劳模认真听课。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金梦 摄
听课的劳模们频频拍照,记录精彩内容。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刘金梦 摄
同样对专利问题一知半解的还有来自广西柳钢的陶柏明,“以前不懂如何申报专利,所以一直没有专利。”他说,“方法总比困难多,为了解决一些问题,我在工作中创造了“四改思维”,即结构不合理的要去改,造成安全后果影响生产效率的要改,职工操作和维护不方便的要改,增加劳动强度的要改。”
“创新不是高不可攀,平凡的岗位同样可以创新”;“岗位可以变,创新不能停”;“劳模的根在学习,没有学习,就没有创新与发展”……包起帆的报告在振奋了在座劳模们精神的同时,也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如何更好地发挥劳模作用,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