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刘文宁-正文
“雾霾锁城”,你咋看?
怕就怕各打各的“小九九”
刘文宁
//m.auribault.com 2015-12-2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污染浓度高”——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对11月以来东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频繁来袭大面积灰霾污染,概括出三个特点。重污染天,口罩成出行标配的百姓对此感同身受。

  雾霾来袭,守规矩的企业限产停产,守规矩的百姓限行停课。而此时,也有人没把治霾当回事——有热力企业不脱硫直排废气的;有热力公司一个煤样测出三个数据的;有烟囱呼呼冒着黑烟、负责人居然质问记者“你说怎么着”的;有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秸秆焚烧屡禁不止、小锅炉“黑烟囱”林立的;有“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的华北部分地市制定的压钢减煤计划“不实在”的;还有单双号限行日,北京交警一天处罚了2万名不该上路的司机……

  问谁,谁都有自己的“难处”和“理由”。

  问企业,生产不能停啊,几百人等着吃饭呢,没钱安那些减排设施;问监管部门,历史欠账太多,大气污染防治“有方案、没措施,有部署、没落实,有考核、没问责”;问司机,这点儿尾气能对一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造成多大影响?

  结果呢?各自都只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蓝天白云离我们只能越来越远。

  确实,拆了一家小锅炉,企业老板没钱赚了。关停几家违规排污企业,若干人可能没了饭碗,当地就业、稳定的压力山大。但这是我们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儿。

  今天的环境容量已不容许我们继续以往的“黑烟囱林立”的生产方式。转型升级肯定痛,甚至会很痛。

  环保部督查发现,一些县城及乡镇的特色或支撑性产业往往是排污大户,当地GDP指着它,官员“政绩”离不开它,谁也不肯关停它。但是,这个痛如果谁都不肯担,这个狠手如果谁都不肯下,就这么等着赖着,只能让守规矩的吃亏、违规的偷着乐,恶性循环,治霾大业注定没啥成功之望。

  城里管得了机动车限行,城乡结合部及农村供暖季散烧煤治理起来却困难重重。清洁燃煤使用、煤改气,敌不住有人算“哪个更便宜”,因此,这事还需政府下更大力气,欠的环保账要尽快补,硬骨头不啃永远在那里。

  再说百姓这头,红色预警,机动车限行、中小学停课,不少家庭手忙脚乱,心有抱怨者不少。据测算,这些措施只是减少了约10%的空气污染,是不是因此而“不以为然”?兴许,那削峰下来的10%可能就让不少老人孩子不至于躺进医院。克服自家的不便,少给重污染空气雪上加霜,正所谓“同呼吸、共担当”,这比平时喊多少爱国口号都来得实在。

  还是那句话:治霾没有旁观者。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