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中共中央、国务院9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为获奖代表颁奖。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李克强说,要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筑牢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基石。(1月 9日新华社)
国家核心竞争力是由国家经济实力、企业管理和科学技术三大要素构成。科学技术要素对国家经济实力具有直接支撑作用,是创新基础和发展动力。正如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最高奖获得者赵忠贤院士所言,我们口袋里装着许多把钥匙,同时还在不断地制造出新的钥匙。科学家要做的,就是不懈努力,制造、修改每一把钥匙,用来打开提升综合国力的这扇大门。
盯准前沿不放松,才能真正形成核心竞争力。从今年获奖成果看,特别是高等级奖项的总体水平看,我国在主要科技领域和方向上已占有一席之地,正在从“跟跑者”向“并行者”、“领跑者”转变。以移动4G、北斗导航为代表的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扭转了我国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重塑了世界产业格局,展示出我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实力。这些成果的取得也证明,加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机制,是相辅相成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效率,原始创新才有用不完的后劲。
提升核心竞争力,要围绕“中国创造”下功夫。李克强强调,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创客合作创新,着力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中国创造”的影响力。这为“中国创造”放大体量指明了实现路径。做强“中国创造”不仅需要“高大上”的眼界,也需要“接地气”的执着。如新疆“风电机组关键控制技术”项目,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突破多项技术难题,推动风电跃居国内第三大电源:“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结合当地棉花种植以及土壤的特殊情况,研发出一整套关键技术装备,建立了棉花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这些项目的成功,同样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大机器上不可或缺的部件。
有了核心竞争力才有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一个国家在国际竞争中要赢得胜算,主要靠独特的创新能力,以及实现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人才素质规模。这十分需要眼光向外的胸襟。今年获奖的外国科学家和国际组织,在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等全球关注的领域,与中国科学家开展了长期密切合作,促进了我国相关领域研究的快速发展。表彰和肯定以他们为代表的外国科学家的贡献,有助于深化国际科技合作进程,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亦不乏积极作用。
好体制也是核心竞争力。李克强指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更大的科研自主权,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创新靠人才活力,而人才活力的释放,重在营造环境条件,“放管服”到位。如加大成果处置、收益分配、股权激励等政策落实力度,使创新者得到应有荣誉和回报,就是给创新输血送养。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眼光必须放宽。既要支持本土人才大展身手,也要吸引海归人才、外国人才到中国来创业创新,这仍然需要做大“放管服”这块磁铁。(南方网张全林)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