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在扶贫一线淬炼干部
杨 涛
//m.auribault.com 2016-11-01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随着“精准扶贫”的推进,我国脱贫工作取得了可喜成就,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8000多万减少到当前的近5000万。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科学部署的结果,也离不开各级扶贫干部的辛勤努力。当前,脱贫攻坚到了攻坚克难阶段,剩下的多为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如何攻城拔寨、啃下“硬骨头”?各级扶贫干部的担当作为是根本。越是困难时刻,越需要高素质的扶贫干部,尤其需要一批高素质的乡村干部及对口、驻点干部,从而打通精准脱贫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推动扶贫工作深入开展。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各级干部的基本素质。扶贫干部的担当,就在于勇扛扶贫开发重任,和当地贫困百姓一道真抓实干,早日摘掉“贫困”这顶帽子。只有时刻认识到肩负使命的光荣和崇高,责任的重大和艰巨,时刻意识到贫困地区群众的期待和需求,广大扶贫干部才能不断增强脱贫工作的责任感。“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缩”。在扶贫工作进入攻坚的背景下,扶贫干部所遇到的情况会越来越复杂,任务会越来越艰巨。惟其艰难,更见担当。作为当地贫困群众的“主心骨”,基层扶贫干部既不能有畏难情绪而不作为,也不能一味地“等靠要”,而应鼓足干劲,迎难而上,积极探索扶贫开发的新举措。

  “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扶贫要取得真效果,为民情怀不可少。扶贫干部要牢牢树立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将好政策、好路子落实到每一个贫困家庭。事实上,造成贫困的原因多样,既源于自然条件、基础设施等客观制约,也包括疾病、求学等其他原因。贫困群众掌握极为有限的资源,深陷贫困也让他们无奈。因此,扶贫干部要放低姿态,多与群众交流,“先做学生,再做老师”,通过与贫困群众交心、做朋友来调动其积极性,燃起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火。

  精准扶贫,贵在精准。然而,一段时间来,一些地方扶贫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有的“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有的搞“大水漫灌”,还有的则“大而化之”……如此扶贫,效果自然甚微。如果扶贫干部怕麻烦、怕辛苦,不舍得花时间、下功夫,贫困户就会错失发展机会,结果“年年扶贫年年贫”,甚至越扶贫富差距越大。要做到真扶贫、扶真贫,扶贫干部须找准问题,抓住矛盾,把工作做细、做深、做具体。在对贫困对象的认定上,不能停留在“大概是”“应该是”的层面,而是要深入每家每户,充分了解其生活情况、家庭成员情况、住房情况、年收入情况、致贫原因等方方面面,并向左邻右舍核实。除了一户一户地摸情况,还要一户一户地想办法、一户一户地解决问题。分类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才能确保所有贫困户找到致富门路,按时精准脱贫。

  推进脱贫事业,更需严实作风。扶贫干部面对的大多为质朴实在的农民,容不得半点“虚、假、空”。工作中,扶贫干部要一碗水端平,避免出现“关系扶贫”“人情扶贫”的现象,更不能随意将非贫困户列入扶贫对象范围。此外,扶贫工作涉及项目多,各环节廉政风险点多,扶贫干部要防微杜渐,清正廉洁,通过强化班子、培育产业等扎实的工作赢得信任,通过一个又一个百姓的脱贫致富赢得民心。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