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负面言行提醒”让从业行为产生正效应
堂吉伟德
//m.auribault.com 2016-08-09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近日,对党员干部起到提醒作用的“口袋书”在网上引起热议。“七一”前夕,宁波市印发《习近平总书记党风廉政论述漫画解读》和《机关党员干部负面言行提醒本》(以下简称“《提醒本》”)两本“口袋书”,出台了“负面言行提醒”制度,引导警醒各级党员干部“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口袋书”图文并茂,形式新颖。(《北京青年报》8月8日)

  党员干部的职责清单很多,文明用语规范也不少,不过大多都是正面引导,而诸如负面提醒却少之又少,出台“负面言行提醒”制度,让每个党员干部认识到什么话不该说,说了将产生什么负面效应,使之“说合适的话”,很显然,从加强党员干部管理的层面来说,“负面言行提醒”显然是一件很“正面的事”。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一句话引发的冲突,在现实中并不鲜见。党员干部号称“人民公仆”,文明用语应属于最低的职业要求,就诸如商家服务者对顾客那样,文明用语不但能建立良好的关系,也能赢得别人的充分信任。即便两人有冲突,文明用语和微笑面对,也能化怒为喜,反之,若是用语不当则会激发矛盾。比如信访人员抱着高度的信任,找到相关人员解决问题,期望从中找到一个令人信服的解答,结果一句“不归我管”,就可能把矛盾转嫁,从而引发大量的越级上访。

  反之,若是用语文明而规范,则可能将负面效应转为正面效应,并真正将问题解决在可控状态。比如窗口服务者往往很忙,如果有人咨询或者前来办事,手中尽管闲不下来,但若是客气而礼貌的对人说话,别人也会给予理解与支持。反之,若是态度冰冷和言行不规范,则会激怒当事人并造成冲突。当下,干群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大多源于“言行不当”的细节之失,带来的大量负面效应。

  公共服务既然称之为“服务”,就要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言行是基本的从业规范,也是最基础的职业要求,若是言行都难以达到最基本的服务要求,那么整个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就无以达到预期,也无法获得被服务者的认可。同时从技术上讲,对职业行为的规范,不但应有正面的引导,还应有负面的禁止。具体到言行上来,除了要明确可以说什么,必须说什么,应当做什么之外,还应有不应说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限制。没有了负面言行产生的负效应,那么正面言行的正效应才会被放大。

  一句负面的话,一个不当的行为,可能用十倍的努力都难以消除其影响。因而,出台“负面言行提醒”制度,以此来规范党员干部的职业行为,不但有必要而且必须。2006年国家人事部下发了《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对公务员言行进行了笼统的规定,不过如何执行和落实,缺乏具体的操作规范。同时,依照国外的经验,对公职人员的言行规范,不仅应做出道德性要求,还应上升到法律约束的层面,公务员行为道德法制化也是世界发达国家公务员道德建设的普遍趋势,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规范公务员的行为道德,例如美国的《公务员道德法》、日本的《国家公务员法》、韩国的《公职人员伦理法》。如此语境下,以“负面言行提醒”作为服务手段,让服务者的言行先规范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公职人员的先进性,并达到榜样示范的作用。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