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管是主动知假买假还是被动上当受骗,总而言之,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的虚假大学正是充分利用了不少人对学历过分渴求的心理
距高考还有半个月,民间机构“上大学网”再次公布了第五批“中国虚假大学警示榜”,73所虚假大学被曝光。自2013年以来,该机构已累计公布5批共四百多所虚假大学(5月22日新华网)。
说起虚假大学——人们通常毫不客气地将其斥之为野鸡大学,也算是近年来社会发展中的一支奇葩。尽管每年高考前后,媒体、民间机构、有关部门都会对其予以关注并采取一些相关措施,但始终如同割韭菜一般,割了一茬又一茬。媒体记者调查发现,前四批公布的三百多所虚假大学中,只有4所网址还能打开,这说明治理虚假大学的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成效,之前曝光的大多数虚假大学已经被打掉,为何一转眼又冒出一大堆虚假大学?
导致虚假大学屡禁不止的原因比较复杂,其中有一点不容忽视,那就是对于虚假大学的需求一直存在。媒体报道对此指出“还有一些花钱买假的人群助长了虚假大学的泛滥。据上大学网对虚假大学受害人群分析,有的人明知证书是假,但因为报考、升职、考核、入户等需求,花钱买假”。尽管无法精确统计对于虚假大学的需求究竟大到了什么程度,但是在一个处处重视学历的环境中,虚假大学的生存根基之深恐怕要超过人们的想象。
对于虚假大学的畸形需求人们并不陌生,《围城》中的方鸿渐凭借一纸子虚乌有的克莱登大学文凭居然也是混得人模狗样。不管是主动知假买假还是被动上当受骗,总而言之,如同“打不死的小强”一般的虚假大学正是充分利用了不少人对于学历过分渴求的心理。当一些人拿着虚假大学那唬人的文凭四处闯荡时,不管是否知情,或许都能得到某些实惠也未可知。
虚假大学是一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违法行为,其治理之难对于法治建设而言,具有某种负面典型的作用。需求驱动本是经济领域的一种说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能够看到一些与虚假大学类似的违法违规现象,也带有一些需求驱动的特征,在社会民生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比如屡屡被曝光的微整形。一些微整形机构和人员本质上属于非法行医,这都快成了公开的秘密,而且不规范的微整形手术酿成的严重事故也屡见不鲜,但依然有人如飞蛾赴火般前赴后继走上微整形的手术台,原因无他,乃是一种严重脱离实际的改变自身容貌的需求所致,有些时候明知手术有风险、实施手术的机构和人员有问题、手术的实际效果根本是个未知之数,也甘愿铤而走险,如此一来自然导致那些非法微整形机构大行其道。
要有效遏制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些不正常需求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课题,具体到每个领域的情况也不一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受人关注的中心工作,对于那些需求驱动的违法违规现象,也可以在法治领域同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平衡法治的需求和供给合理引导人们的日常需求。力争提供更加优良的法律产品和法律服务,尤其是把法治建设的重心适当向社会民生领域倾斜,围绕一些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复杂多元的社会现象,构筑更多法治化的疏通渠道和解决手段,从而帮助人们树立更加完善的规则意识、法治意识,从根本上遏制那些与法治建设大方向相悖的不正常需求。
叶祝颐:公共资源岂能成为牟利工具2014-06-18 |
李国民:织密法网,封堵“替考门”2014-06-19 |
大众话题:误读“吃药反腐”背后的民意诉求2014-07-15 |
误读“吃药反腐”背后的民意诉求2014-07-15 |
蔡 辉:严查黑摩的需防一阵风2014-09-19 |
经济日报:“花钱了事”有悖法治思维2014-11-20 |
“轻微违法首次不罚”妥不妥2014-12-30 |
虚假宣传何以屡禁不止2016-02-16 |
把“洋垃圾”挡在国门之外2016-02-22 |
保健品乱象亟待出重拳2016-04-2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