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增强新闻舆论工作针对性实效性须从四个方面着力
何国平
//m.auribault.com 2016-05-09 来源: 南方日报
分享到: 更多

  由于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分化,国内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在技术和产业力量的双重驱动下,当前媒体结构、传播格局、舆论生态无不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对国际国内形势和新闻舆论业态变革的准确研判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体裁、形式、方法、手段、业态、体制、机制,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为了实现新闻舆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要从四个方面着力: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要推动融合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

  “四个着力点”的前两点,是基于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传播技术演进,特别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快速运用所出现的传播现实,以“两微一端”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广泛普及加剧了受众市场的分化,导致“两个舆论场”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为此,因应时代变化,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为我所用,加快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几年,广东省朝着这个方向在前进,并取得喜人业绩。南方报业集团的南方+,广州日报、羊城晚报的媒体融合中央厨房等;广东各级部门的政务微博也有效发挥了信息沟通、舆论引导的传播职责。

  “四个着力点”的第三点是关于新闻舆论的传播技巧: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一方面要求对时机、节奏和策略的理性把握,另一方面要体现时度效的内在要求,遵循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

  第四个“着力点”是关于国际传播的任务要求: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国际话语权,集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这和新闻舆论工作“48字”职责使命中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相呼应。其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2009年以来中国外宣的总体任务,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加大、加强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推进力度,丰富了建设内涵。而增强国际话语权则是中国外宣的基本目标。国际话语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既有的西强我弱的传播格局下,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和运用好新兴媒体的传播平台,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

  讲好中国故事,是当前中国外宣的叙述策略,或者说修辞选择,目的在于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和亲和力,向世界呈现一个客观、真实、全面的中国,进一步提升中国国际形象。

  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则是习总书记提出的提高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工作抓手。为此,首先需要加强渠道和平台建设,使中国故事、中国声音和中国特色能够传播出去,打造一批中国国际传播传媒品牌集群,成为国外受众乐于接受的、值得信任的消息源。其次,“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外宣旗舰媒体”的题中之意,无疑包含了需要加强和加大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力度。为此,需要扩大国际新闻传播高层次人才(如硕士)的培养规模,加大资助力度,鼓励高校特别是涉外类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着力培养一批既有爱国爱党情怀又有国际视野,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加强国际传播人才培养力度,对于地处中国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广东而言,既是贯彻习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精神的体现,也是应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