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善用互联网时代的监督红利
宋鹏伟
//m.auribault.com 2016-04-22 来源: 红网
分享到: 更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近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对网上那些出于善意的批评,对互联网监督,不论是对党和政府工作提的还是对领导干部个人提的,不论是和风细雨的还是忠言逆耳的,我们不仅要欢迎,而且要认真研究和吸取。”(4月20日《山东商报》)

  22年前的今天,中国通过一条64k的国际专线,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正式开启了互联网时代。短短20多年过去,中国的网民已达7亿,超过世界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居世界第一。这既是了不起的成就,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互联网时代规律,将这一“最大变量”化作执政的财富?

  诚如人民日报社长杨振武所言,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网民只是公民的一个身份符号,当越来越多的人习惯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和表达诉求,互联网也就成为新时期民意的最大载体。如果领导干部不会也不愿上网,甚至轻视和排斥网络舆论,就会落后于时代,甚至脱离群众、失去民心。

  互联网传播有其内在特性与规律,每个人既是参与者,同时也是传播者,一起事件或一个话题很容易被迅速引爆,进而在极短时间内形成舆论风暴,而且越是看似负面和极端的表达,往往关注度也越高。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社会话语权因技术革命而重新分配,进而影响到政治生态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小到一盒烟、一条皮带、一个不恰当的微笑,都可能是民意宣泄的出口,纵然也许不够理性和公允,但也是社会监督的宝贵力量,十八大以来网络反腐已彰显出其巨大的威力。态度决定一切,政府既是互联网的管理者,同时也是人民的服务员,面对刺耳的批评和监督,如果是误解与谣言,应及时宣介和澄清,让真相跑在前面,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倘若确有其事,则不能习惯性地捂盖子,甚至主观上认定网民的监督是别有用心,人为形成“你是为谁说话”的对立,否则只会触发更大的民意反弹,加深社会裂痕。

  监督是一笔财富,互联网时代让群众诉求以更直接、迅速的方式聚合起来,为清明执政带来了新的契机。正所谓“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良好的网络生态绝不是一潭死水、一片肃静,而是群众参与和表达的活动场,当群众监督可以在包容的环境中与官方形成良性互动,贪腐与不公便很难有茁壮成长的土壤,诸多隐患必会化解在萌芽之中。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正确理解和面对民意背后的真实诉求,如此才能找到表面喧嚣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爱之深才会责之切,面对饱含参与社会治理热情的网民,唯有尊重网络、敬畏民意,才能使他们成为监督和鞭策社会治理的活跃公民,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既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新风尚,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