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多听“异见”益处多
徐明钦
//m.auribault.com 2016-02-24 来源: 中国纪检监察报
分享到: 更多

  倾听群众声音,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党员领导干部来说,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多听固然重要,但关键还要多听“异见”,进而做到爱听“异见”、善听“异见”。

  所谓“异见”,就是谔谔之言。直白地说,就是不同声音、反对意见。古语有云:“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两论相订,是非乃见。”各类“异见”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分析问题,把各个方面考虑全、把不利因素研究透,可以使正确的意见得到全方位论证,不完全的意见得到充分补充,错误的意见得到及时修正,从而规避风险、减少失误。

  成大事者往往是偏爱“异见”的人。据报载,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后,有记者问水利工程专家潘家铮:“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潘教授回答:“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也有句名言:“有钱难买反对自己意见的人。”他还说:“如果有不同意见,就要认真听取,展开讨论,吸收正确的、驳倒错误的,使自己的意见更加完整。如果没有不同意见,自己也要假设一个对立面,让大家来批驳。”陈云一生决策无数,尤其是宝钢上马、浦东开发等重大决策,都是在听取“异见”的基础上,反复思考权衡,最终做出决定的。

  实际工作中,到基层调研,有人提反对意见本来是件很正常的事,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件好事。但有部分党员干部却将群众“异见”视为针对自己、有损尊严的行为,因而总是置若罔闻、有意回避甚至摆架子。长此以往,上面征集意见,下面往往便没了意见;主要领导一决断,大家干脆一致点赞。

  事实证明,没有“异见”,缺少不同声音,常常会导致决策走偏。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异见”的背后往往藏着正确的见地。毛泽东在延安时,曾两次挨农民的骂,但他并没有生气,而是透过骂声反思工作。随后,他在边区实施符合群众期待的决策,使农民负担减轻了、生活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了。后来,毛泽东风趣地说:“这是从‘雷公打死毛泽东’,到天下太平。”

  “言能听,道乃进。”相同的见解谁都爱听,因而容易听得到;而不同的见解则不仅要求言者可以仗义执言,还要求听者能够虚心接受,因而不易听到。广纳善言,宽广的胸怀和民主的气氛必不可少。有时,面对面提“异见”,一些人有顾虑、放不开。这时,不妨采取背靠背的方法,让群众畅所欲言,说出想法,从而做到“各种声音都听到”,促进民主决策、科学决策。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