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杜绝“公款理财”怎能光靠“巨亏”
任评声
//m.auribault.com 2016-02-16 来源: 中国江西网
分享到: 更多

  2014年11月,湖北省委第二巡视组到武汉市青山区巡视时发现,青山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高玉奇在任青山区建设局局长时擅自动用基建资金购买理财产品,并造成巨额亏损。(2月14日,新华网)

  一向自诩“理财高手”的高某估计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一场“空手套白狼”的发财美梦会倒在黎明前夕,以“巨亏700万被强行平仓”的结局收场。高某已经为自己的贪婪无度、胆大妄为付出了代价,但问题在于,这2000多万的专项资金怎么能在四年的时间里安然无恙的在资本市场上“打滚”而不发觉?更令人不寒而栗的是,如果高某挺到了2015年上半年的“大牛市”,是否这出“公款理财被套”的戏码就不会上演,用专项资金这个“金母鸡”下的蛋也就揣进了个人的荷包?

  随着“股海”的波涛起伏,官员挪用公款进行炒股投资的新闻也屡见报端。北京市昌平区马池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原主任张佩山,挪用村级财政资金投资理财,投资额总计8.21亿元。广州市科技专项资金被多次用于购买短期金融理财产品,累计金额8亿多元。涉及金额之大,范围之广,官员层级之多值得引起足够警醒和重视。

  归根究底,个别官员敢用、能用公款进行投资理财,一方面源于个别单位财务内控机制和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给个别干部公款私存打“时间差”、借助下属企业账户“走账”规避国库集中支付等不法行为较大的操作空间。另一方面还在于个别“一把手”在单位内说一不二,权力膨胀,大搞“一言堂”,缺乏行之有效的制约。俗话说:“人性经不起任何考验”,一笔数百万上千万的行政资金能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而随意调配使用,那么不受控制的贪欲必将导致绝对的腐败。

  偶然曝光的“巨亏”绝不是发现“公款理财”的良策,更非杜绝违规使用财政资金的选择。要建立健全各级行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大力推行国库集中收付改革、公务卡制度和政府采购制度,堵上资金调配支出的制度性漏洞;要强化各级财政资金的定期审计核算和干部的任中审计、离任审计,对各项风险点早发现、早处理、早预防,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走过场、走形式的审计助长违法违纪的气焰。同时,还要织密织牢“制度之笼”,进一步深化人事权、资源权和财经权改革,用制度管权管财管人,避免“资金巨亏”以后的后知后觉。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惟愿所有党员干部牢记此训,用清清白白、堂堂正正的手段积累个人财富,并承担相应的盈余亏损风险,而非抱着“无本万利”、“不用白不用”的心态朝不该动的钱伸手。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