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红头文件逼捐,彻查善款去向最关键
李记
//m.auribault.com 2016-02-03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日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郭村镇有企业曝出镇政府通知捐款的红头文件。在这份强调以指令性捐款为主的文件中,列出了以镇领导为负责人的捐款计划表,其中涉及政府机关、派出所、村委会、镇企业在内的50余家单位,捐款计划在1000元到2万元不等,总额27.8万元。位于该镇的企业称生存艰难,不愿捐款但又不敢不捐。

  尽管红头文件声称,此举是“帮助弱势困难群体度过寒冷的冬天”,但必须重复一千零一次的是,任何理由都不是逼捐的借口。更何况,红头文件还强调,“自愿捐赠和指令性捐赠相结合,以指令性捐赠为主”。什么是“指令性捐赠”,我们无从得知,而从政府单位和公职人员“很踊跃”的情况看,“指令”当属“强迫”无疑。

  所以,关注此次发生的红头文件逼捐,固然应该关注红头文件产生的过程。比如,当地相关方面明明知道红头文件逼捐于情不合、于法无据,为何仍以党委、政府名义发布红头文件?再比如,郭村镇民政办称,企业“不愿做好事、也不能强迫”,当地企业却称“中小企业不是唐僧肉,我们已经很难了”,言外之意是什么,不难理解。

  而且,在当地,类似公然逼捐不是第一次,在善款透明使用的问题上,相关方面更是“说不清道不明”。根据报道中企业的吐槽,“去年一年,我们在规范经营、照章纳税的同时,仅账面上的捐款就达几十万元,过年了镇里不但不支持慰问,还公然发文摊派捐款额,并且每次捐款后不公布去向”。具体到此次逼捐,郭村镇民政办称,捐款计划表中的数额是27.8万元,但实际只接收到捐款几万元,具体数字不清楚……捐款既已结束,却连具体的数额都不清楚,这真是咄咄怪事。

  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近几年来,虽然有“郭美美事件”的倒逼,但国内慈善环境、慈善制度的改善,并没有达到让公众满意的程度。这其中,有“官办慈善”改革举步维艰、尾大不掉的原因,也有类似政府主导的逼捐,频频伤害公众慈善情感、侵害公众慈善意识的原因。相当部分的公众,就是在这种慈善环境、慈善制度进步乏力,而耳濡目染、切身经历的逼捐事件让他们“伤透了心”的情况下,愈发变得心灰、失望。

  以此而言,要想彻底堵住类似的红头文件逼捐,不妨从彻查善款去向着手。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在严查严惩之下,相信类似的红头文件搞逼捐、涸泽而渔做慈善,当会大大减少。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