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的若干规定》。会议指出,举报工作是依靠群众查办职务犯罪的重要环节,也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制定对举报人保护工作的保密和保护措施,并积极预防和严肃处理对举报人的打击报复行为(1月12日《京华时报》)。
保护与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是践诺群众监督权和举报权、将权力这只老虎关进制度牢笼、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也正因此,制定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规定也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成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
客观来说,关于举报职务犯罪,长期以来,既有很高的道德风险,又有很高的职业与人身安全风险。简单来说,举报他人,许多人认为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同时还非常容易遭到打击报复。而可以肯定的是,没有监督与举报,所谓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就会底气不足;有了保护和奖励举报,任性的权力才有可能实现更好的约束。
先说说道德风险。在许多人眼中,“举报”不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语汇,它代表了打小报告,冲击了国人的中庸与得过且过的工作生活态度,也往往被强调为“睚眦必报”和“锱铢必较”。在被举报者以及被举报的单位看来,举报作为一种行为,是发射暗器,与正大光明分处两个世界。因此,许多人认为举报有“伤天害理”的成分。这些看法,在现代政治之中,显然都是非常错误的。
再说说职业与人身安全的风险。举报了别人,通常被认为是不忠诚,继而举报人可能也不会在单位有太大的提升空间,反而还会处处被穿小鞋。更可怕的是,如果被举报者认为举报人是一种人身报复,则可能也会进行另外一种形式的报复,包括人身安全乃至利用公权力进行私人报复。
而且,现实中也确实存在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案例。有的举报人因为自己的举报行为而不同程度地遭受到打击报复或变相打击报复。这说明,举报行为的确存在一定的道德风险与职业、人身安全风险。
道德与职业、人身安全的风险,给举报职务犯罪带来了负面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有的人哪怕是受一辈子委屈,也不愿意伸张正义、促进公平、打击罪恶、传播光明。若非到了必须要举报之时,恐怕一般百姓也不会撕破脸皮。所谓公平正义,就可能会在表面上的妥协与退守之间达到某种和谐。这显然不应该是现代社会、现代政治的应有状态。
保护和奖励举报人制度,就是让“举报职务犯罪”不再纠结,让每一位百姓、每一位监督者都拥有随时随地进行举报的勇气和底气。习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贺词中讲到,“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营造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完善国家保护、奖励职务犯罪举报人制度,不仅对在全社会弘扬正气、维护法律尊严具有重要意义,更对于促进社会公平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有重要意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