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大众话题-正文
别让“小皮球”眼里只剩下钱
杨朝清
//m.auribault.com 2017-04-26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在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陈海的儿子“小皮球”花钱买球队的替补资格、抄一次作业5块钱等桥段让人印象深刻。日前北京一位一年级小学生家长黄女士发现,这两天儿子每天放学都能带回一包食品,儿子说是帮同学写作业挣来的。现实中“小皮球”并不少见,只是程度不同、形式不一。(见4月24日《中国青年报》)

  你帮我写作业,我给你一袋零食,双方各取所需,皆大欢喜。在功利和算计的裹挟下,同学关系演变为一种利益关系、工具关系。时间长了,孩子们眼里就会只剩下钱,而没有了基本的规则。

  在孩子精神世界发育和建设过程中,教师和家长的角色扮演至关重要。少数教师和培训机构存在利益勾连,有的教师对家里条件好、有关系、有社会资本的孩子“另眼相看”,有的教师要求家长帮忙办事……当师生关系异化为利益关系、工具关系,孩子们也会耳濡目染,让同学关系变形。著名作家二月河曾谈到,腐败渗透的领域很广,甚至有小朋友对老师说,“家人在煤电公司工作,要是缺煤了就和我说一声”。

  “小皮球”世俗化也和部分家长言传身教的失败密不可分。过于迷信财富、人脉和关系的能量,对制度、规则缺乏价值认同,热衷潜规则、不尊重和敬畏明规则……当家长的精神世界缺乏光亮和色彩,难免会让孩子变得庸俗。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