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自从去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消息传出,智能马桶盖一炮而红。尽管有报道说,日本的马桶盖其实大都是产自中国,国产跟外资品牌相比质量并不会差,但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份抽检报告显示,在抽检的智能马桶产品中,有四成不合格,大部分问题集中在耐热耐燃性能上,很多企业压根就没添加相关材料,而这是有火烧屁股风险的。(见1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过硬的制造业作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活跃度和民生幸福度,都可能出现大问题。正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到国外抢购马桶盖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很多人都在解析中国马桶到底输在哪里,并且试图从中找到中国制造的真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消费心理问题。在消费主义时代,我们尊重每一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不想把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与爱国情怀简单对接。当然,在日常消费中,想买的东西如果国内有,而且质优价廉,人们肯定不会到国外去采购。
其次,是技术问题。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制造业的进步,那种还在把中国产品视为劣质廉价代名词的偏见,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戴着有色眼镜。得益于科技化和工业化的进步,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上、达到甚至领航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整体进步并不代表全面领先,我们还有很多差距亟须努力赶上。
除了这两种“主流认识”之外,还存在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检测问题。很多人在消费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到国外抢购的马桶盖其实大多是国内生产的。明知如此,何以逆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信心,甚至怀疑的不是技术,而是检测。曾有专家表示,我国制造的短板主要是检测,有的是检测装备没有完善,有的是检测标准过于落后,有的是检测机制形同虚设。
从这次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来看,“在抽检的智能马桶产品中,有四成不合格”。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关人士介绍,“国内智能马桶都没有这样检测过,厂商对相关标准并不是很熟悉。”有效的检测不仅能够保证质量,而且能够倒逼质量稳步提升,一旦检测落后甚至形同虚设,就可能产生“逆淘汰效应”。无论是没有检测,还是技术不行,抑或标准落后,都会实实在在影响产品质量。这也是人们感慨的——中国马桶盖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检测上。
检察日报:彰显人格魅力 抒写公平正义2010-03-02 |
法制日报:“有逮捕必要”尚需统一适用标准2009-06-11 |
广州日报:平凡中的英雄更值得尊敬2009-11-07 |
“限下班前放人”:司法岂是橡皮泥2014-02-07 |
吴杭民:对“广东电霸”的查处何以拖延至今2014-02-11 |
王云帆:法治中国不容“黑金帝国”肆虐2014-02-21 |
新京报:丁书苗被罚25亿并不值得惊讶2014-12-17 |
马涤明:“执行规定”不是僵化的说辞2015-04-14 |
羊城晚报:批准逮捕中需警惕“选择性司法”2009-06-10 |
广州日报:平凡中的英雄更值得尊敬2009-11-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