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从检测环节倒逼国产马桶盖“翻身”
毛建国
//m.auribault.com 2016-01-21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自从去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消息传出,智能马桶盖一炮而红。尽管有报道说,日本的马桶盖其实大都是产自中国,国产跟外资品牌相比质量并不会差,但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份抽检报告显示,在抽检的智能马桶产品中,有四成不合格,大部分问题集中在耐热耐燃性能上,很多企业压根就没添加相关材料,而这是有火烧屁股风险的。(见1月19日《每日经济新闻》)

  制造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没有过硬的制造业作支撑,一个国家的经济活跃度和民生幸福度,都可能出现大问题。正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到国外抢购马桶盖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很多人都在解析中国马桶到底输在哪里,并且试图从中找到中国制造的真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主要集中在两方面。其一,是消费心理问题。在消费主义时代,我们尊重每一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不想把一个人的消费行为与爱国情怀简单对接。当然,在日常消费中,想买的东西如果国内有,而且质优价廉,人们肯定不会到国外去采购。

  其次,是技术问题。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制造业的进步,那种还在把中国产品视为劣质廉价代名词的偏见,不是别有用心,就是戴着有色眼镜。得益于科技化和工业化的进步,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上、达到甚至领航世界先进水平。但是,整体进步并不代表全面领先,我们还有很多差距亟须努力赶上。

  除了这两种“主流认识”之外,还存在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检测问题。很多人在消费之前就已经知道,自己到国外抢购的马桶盖其实大多是国内生产的。明知如此,何以逆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消费信心,甚至怀疑的不是技术,而是检测。曾有专家表示,我国制造的短板主要是检测,有的是检测装备没有完善,有的是检测标准过于落后,有的是检测机制形同虚设。

  从这次国家质检总局的调查来看,“在抽检的智能马桶产品中,有四成不合格”。为何出现这样的情况?相关人士介绍,“国内智能马桶都没有这样检测过,厂商对相关标准并不是很熟悉。”有效的检测不仅能够保证质量,而且能够倒逼质量稳步提升,一旦检测落后甚至形同虚设,就可能产生“逆淘汰效应”。无论是没有检测,还是技术不行,抑或标准落后,都会实实在在影响产品质量。这也是人们感慨的——中国马桶盖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检测上。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