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新闻观察-正文
“工业围城”,治污当有更大勇气与智慧
张海英
//m.auribault.com 2015-12-17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12月14日,环保部通报对华北22个城市(区)的环保督政结果。通报指出,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致“工业围城”、能源结构“一煤独大”、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政府环保不作为、不到位等问题在华北地区一些城市比较普遍,重化产业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见12月15日《京华时报》)

  前几天,华北地区雾霾最严重时,朋友圈流传一篇文章《雾霾的罪魁是汽车?看完这组图片答案就出来了》,内容都是些烟筒林立、浓烟滚滚的图片,反映的是河北唐山的工业排放情况。很多有车族看后很不满,工业排放如此“壮观”,怎能以汽车限行来治污?

  如今,环保部给出的答案,也印证了重化产业是空气污染的主因。所谓重化产业,包括能源(煤炭、石油、电力等)、化学(硫酸、制碱、化肥、石油化学等)、冶金(钢铁、有色金属等)及建筑材料等产业。这类产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高污染,而在整个华北地区分布不少。

  比如钢铁产业,华北六省区除北京外,其他省市都有一家或几家大型钢铁集团,河北的唐山、邯郸已经出现“钢铁围城”现象。再比如煤炭产业,华北地区的山西、内蒙古等省份都是产煤大省,如阳泉、晋中、乌海、平顶山、焦作等城市都是“一煤独大”。华北地区钢铁、煤炭产业“贡献”的污染,不仅直接对所在城市的空气造成重污染,同时也污染了整个华北地区的天空。可见,治理空气污染,关键要对主要污染源出手治理。但问题是,能否撼动重化产业?

  众所周知,华北很多城市无论是“靠铁吃饭”还是“靠煤吃饭”或是“吃化工饭”,几乎都有一定的发展时间了,相关产业直接关系到地方经济增长、就业和税收,地方有关方面能否对这些重化产业痛下决心根治,不免让人担心。而且,重化产业又分布于不同省份不同城市,相关省份与城市能否同心协力治污,也让人忧虑。如果各自为政,不能“拧成一股绳”,恐怕难达理想效果。目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推进,三地已开始在环境治理方面携手同行,比如将统一机动车排放标准,但华北其他省份仍是各自治理。

  据悉,到2030年,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有望达标。对此,公众第一感觉是,距离空气质量达标仍然很遥远,在污染环境中生活很难熬;第二感觉是治理难度大、周期长。对于重化企业,直接关停吧,会带来就业、税收等问题;进行改造吧,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困难重重。

  鉴于华北地区大体是一种碎片化治污状态,国家有关方面有必要在京津冀一体化基础上,统一部署、指挥华北地区的污染治理,来一次彻底的“治污大决战”。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