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重点推荐-正文
连年亏损凸显商业车险改革的迫切性
李永钧
//m.auribault.com 2016-05-18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近日,安华农险、诚泰保险、鑫安车险、中银保险、紫金财险以及中原农业6家财险公司披露的2015年报显示——车险承保业务全部处于亏损状态。此外,首批试行商业车险改革的6个试点地区已经接近一年。有资料显示,虽然车险保费收入有所增长,但更多的保险公司经营状况堪忧。一边是保费收入的与日俱增,一边是车险承保业务的连年亏损,我国车险业多年来一直陷入亏损怪圈,而其中的根本原因又在哪?

  2015年6月1日,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在黑龙江、山东、广西、重庆、陕西、青岛6个地区全面落地,保险公司开始销售新的商业车险产品,执行新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而依据车险费改方案,各保险公司根据自身风险识别能力、风险成本情况和风险定价能力,对不同风险水平的机动车和驾驶人厘定不同的商业车险费率。

  当下,中国的车险业普遍采取分销合作模式。早年间,保险公司跑马圈地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分销份额,保险公司签下大量4S店、维修厂,将其纳入到自己的分销体系之中,碍于与4S店、维修厂难以言说的利益纠葛,审控体系常被束之高阁,这便使得保险公司丧失对其赔付范围的绝对控制权。

  而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连年亏损的背后是我国险企分销体系与理赔端利益长期撕裂的结果。多年来保险公司掩埋着一颗“毒瘤”,那就是分销部门和理赔部门仅对各自业绩指标负责,而忽视了对方必须面对的理赔控制和分销难度的难题。

  有也分析认为,车险经营持续亏损,一方面与险企把控风险不严、机动车基数较小相关,另一方面则与车险费改竞争激烈难脱干系。而车险在激烈的竞争中之所以越来越难以盈利,主要是因为市场销售费用、渠道费用太高,综合成本率居高不下。

  如果保险公司不能及时通过借助各种新技术、新业态,与后市场实现从“分销合作”转型成“服务融合”,那么在这场变革中,首先被淘汰的恐怕是其自身,而不是后市场机构。事实上,种种迹象也显示出商业车险改革的迫切性,我国车险业已到了重塑行业规则、重新规范行业秩序的临界点。

  在这一大背景下,未来,车险公司又该如何适应车险费率改革?

  首先,很多保险公司的发展和体制都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形成稳定的市场格局。保险公司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分销体系,理顺与4S店、维修厂的关系,引领销售渠道从中介向直销渠道改革,减少对传统分销体系的过分依赖。由于我国已拥有足够大的汽车保有量,并已进入二次购车阶段,消费者对车险具备了初步认知,亟待建立交通行为安全性为导向的车险价格形成机制,其次,控制好无关赔付和超额赔付无疑是必须攻克的难题,要建立好“定损核损模型”同时加强与后市场深度融合、有序发展,参与到车险与后市场产业链的融合和协作之中。

  也有专家认为,解决目前的困局,保险公司或许可以通过转变盈利点,即通过车险等业务获得现金流,更多专注于投资来提高收益,而不仅是从保费中赚钱。

  因此,这需要各方努力,多管齐下,继而理顺销售与维修方之间的利益关系,打破行业垄断,与后市场深度融合,控制好无关赔付和超额赔付,有关部门应不断加强监管力度。惟有如此,车险业才能早日走出亏损怪圈,实现良性有序发展。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