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惠民生没有限定条件
杨于泽
//m.auribault.com 2017-03-07 来源: 长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国新办昨日举行网络降费提速发布会,会上公布,2017年10月1日起,三大运营商将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时间表清晰,政府承诺掷地有声,行动立竿见影。

  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公开承诺了一系列“惠民生”新目标,包括年内全部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提高到450元、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等,强调要优先保障和改善民生,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

  每有惠民生的政府承诺,人民群众总是“喜大普奔”。特别是像取消手机国内长途和漫游费、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贴提高到450元、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这类举措,更是被普遍当作福音。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语境下,哪项政府工作不可以归结为“惠民生”?既然最终目的是惠民生,没有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改善民生之举,是说不过去的。

  惠民生也存在模糊认识。一是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投入要么画等号,要么对立起来。修桥补路都计入民生政绩,又以基础设施建设任务重为由,在改善民生上投入不足。二是在落实民生上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比如社保、医保政策在那里,但有很多限定性条件,民众享受实惠很繁琐。三是搞外来歧视,外来打工者没少作贡献,但享受不到市民同等权利。

  “五大发展理念”中的共享理念,就是要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等一系列要求。在多大程度上惠民生,不仅可以衡量发展的质量,而且可以检验政治上的得失。

  努力惠民生,是没有条件可讲的。发展本身不是目的,发展更不是官员捞政绩的工具,如果发展是可计量的,其对民生的改善也应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谓讲条件,无非是找些诸如政府财力不足的借口,为政府不作为辩解。但不能改善民生,又如何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呢?

  当前民生领域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保障全民覆盖、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等。当前我国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刚刚破题,社会保障碎片化严重,改革收入分配制度进展较慢。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只有不到4年时间,要在民生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只争朝夕。

  惠民生,需要确定几个基础领域,作为各级政府攻关的方向。民生领域千头万绪。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保障全民覆盖等在我国国情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长期以来虽然大有进展,但完善空间也很大。这些民生权利作为民生“基础设施”,应当跟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一样,尽快完善起来。

  落实民生权利,需要有关方面尽快完善顶层设计,但也要各地从细部入手抓落实。像国务院承诺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这对很多患病家庭是天大的福音,但也需要各级政府不折不扣地执行,不搞“玻璃门”“旋转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