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外贸新阶段要摆脱“速度情结”
冯其予
//m.auribault.com 2017-02-03 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互补优势没有改变,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的趋势没有改变。须充分考虑这些基本情况和形势变化,夯实持续发展基础,摆脱“速度情结”“数字情结”,把工作着力点从短期的增长快慢转移到长期的结构调整上来,更加注重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全年进出口总额243344亿元,比上年下降0.9%,降幅比上年收窄6.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38409亿元,下降2.0%;进口104936亿元,增长0.6%。这表明,在全球市场需求疲弱,外贸转型压力增大的不利局面下,我国外贸在2016年实现了回稳向好的目标,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要认识到,我国外贸发展进入新阶段,应摆脱“速度情结”和“数字情结”,更加注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衡量我国外贸发展的历史阶段,不仅要考察进出口数据情况,也要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实施的过程之中、大宗商品价格变化以及我国贸易结构与全球贸易结构的差异等诸多条件中观察。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长周期繁荣已转变为当前的中低速增长,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跨国公司主导的大规模国际产业转移明显放缓,发达国家正大力推动“产业回归”和“再工业化”。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经贸摩擦政治化倾向抬头,部分区域局势动荡,使得对外经贸关系更加复杂。从国内情况看,我国劳动力、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低成本制造的传统优势明显弱化。

  基于以上情况,我国外贸发展已出现“一慢、一快、一多、一升、一降”的态势——国际产业转移放慢、产业和订单向周边国家转移加快、贸易摩擦增多、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下降。可以说,外贸已经进入新阶段,困难不是短期的。

  从另一角度来看,我国外贸发展的有利条件仍然存在。首先,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持续上升,比以往更有条件为外贸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我国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产业具有较强互补性,世界市场对我国产品仍有巨大需求,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我国产业创新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为外贸发展和结构调整增添新动能。第三,我国工业体系较为完整、行业配套能力强、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高,综合竞争优势依然明显,并在较长时期内继续保持。第四,我国已培养出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企业和有国际视野的企业家队伍,积累了开拓市场和国际化经营的宝贵经验,为外贸持续发展奠定了宝贵基础。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外贸高度重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自贸区、“一带一路”等战略加快实施,为外贸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总的来看,我国外贸有“三个没有改变”:外贸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互补优势没有改变,外贸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加快的趋势没有改变。

  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外贸工作,须充分考虑这些基本情况和形势变化,夯实持续发展基础,摆脱“速度情结”“数字情结”,把工作着力点从短期的增长快慢转移到长期的结构调整上来,更加注重外贸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虽说2017年的外贸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只要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深化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努力促进外贸继续保持回稳向好,相信外贸工作一定能继续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