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供给侧改革应该把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在产能、库存上做“减法”的同时,更不忘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上做“加法”
近期到厂矿企业采访,谈及供给侧改革,很多厂矿负责人都在大谈化解产能、分流工人难度之大,希望能因此要政策、要资金。而相应的配套改革,却言之不详,更缺乏明确的改革路线图、时间表。
毫无疑问,去产能、去库存是这一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需要政府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方面加大力度。笔者曾采访过一个矿区,一条沟10个矿,1600多万吨的年产量,4万多工人,每年亏损40多亿元,明显属于落后过剩产能。人员众多、管理滞后等问题突出,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导致能源、资源价格断崖式跳水,更让他们雪上加霜、困难重重。若不想办法止住恶性发展的势头,企业改革将步履维艰。但不进行必要的体制、机制改革,把企业效益建立在新的发展路径上,去产能、去库存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事实上,在当前的供给侧改革中,这种挑战比较普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是相通的,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最终目标是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产能过剩、库存积压等问题,短期看有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长期看则是企业体制、市场机制等存在“缺陷”,导致了供需错配。这一方面有决策能力、管理水平等的局限,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一些体制、机制积弊影响或降低了企业的感知欲望、反应能力。这些问题,不会因过剩产能、库存积压的下降而自然消失。只有消除沉疴旧弊,把属于企业的权力和责任还给企业,不断完善其市场主体地位,才能恢复提高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
从这个意义上讲,供给侧改革还应该把配套的体制机制改革放在突出位置。在产能、库存上做减法的同时,更不忘在体制机制的改革上做加法。不久前,山西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时,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厂办大集体、完善煤炭价格形成机制、创新煤炭交易机制等针对性强的改革措施作为重点,正是出于这种考虑。
当然,无论体制机制的调整还是具体领域的改革,都应该坚持问题导向,并在此基础上厘清权责,“谁的孩子谁抱走”。不仅要敢于啃硬骨头,还要勇于面对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采访中发现,当前资源型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比较普遍,这让企业成本高企、尾大不掉,严重削弱了市场竞争力。近年来,社会各界一直呼吁加快其改革进度,但因涉及人数众多、利益结构复杂,加之历史形成的旧积习,进展一直比较缓慢。然而,对这种制约改革进程的老大难问题,决不能视而不见、久拖不决,也不能绕路而行。从全局出发,系统考虑,给出兼顾当前与长远、注重各方利益平衡的改革方案,才能轻装上阵。
转型期的供给侧改革,不仅要打赢狭路相逢的攻坚战,更应该理顺功在长远的发展脉络。通过强力的措施、手术刀式的治理,为结构性调整创造条件是必要的,但决不能忽略体制机制的改革,否则就容易踏上治理、复发,再治理、再复发的老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只有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中国经济才能在新常态下抵达新境界。
刘 铮:化解产能过剩须消除行政推手2013-10-28 |
林火灿:用价格杠杆撬动产能过剩2013-11-11 |
胡 星:化解过剩产能,别“剩下”工人2013-12-26 |
李新创:环保加压 淘汰“欠账”企业2014-04-22 |
冯是虎:治理产能过剩须分门别类2014-05-20 |
林火灿:化解产能过剩不能只靠市场2014-07-21 |
马若虎:改革“踩油门”,助力经济“爬坡过...2015-04-16 |
中工时评:清理“僵尸企业”要让市场说了算2016-01-12 |
热词2016-03-08 |
去产能别忘留住企业的根儿2016-03-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