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不是真相难现,是习惯性“装睡”在蔓延
——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最终被证明是假新闻事件
王聃
//m.auribault.com 2016-02-22 来源: 扬子晚报
分享到: 更多

  在春节长假期间曾招致沸沸扬扬议论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终于迎来一个总结陈词的时刻:记者日前从网络部门获悉,该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想说又说不出口”并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妇徐某某,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回应的网友“风的世界伊不懂”,和徐某某素不相识。

  一些真相在浮现,更多的真相还会被发现,读罢网络部门给出的调查结论,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样一句话。在“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网络事件背后,原来不过是一位有夫之妇的无聊所为。真相如此简单,然而它又并不那么意外:因为从一开始,少数网友就对这则消息心持怀疑。如同他们所说,所谓“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既缺乏清晰且准确的事件细节,也因为提前刻意设置的地域歧视、阶层差距等热门话题,充满着炒作的意味,实在不必过于较真。

  为何一起疑点重重的新闻事件,最终不可遏制地演绎成了一场广泛的讨论,甚至附生出教养、素质、婚姻、自由等诸多的讨论关键词?现在回过头来看整起事件,一切显得荒谬而可笑。所谓农村与城市,贫穷与富有;所谓阶层与婚姻,爱情与包容;再所谓地域与性格,傲慢与偏见,这些冲突与矛盾的确一直都存在,但无论如何,它们都不应该出现在一场对虚假事实的讨论之中,那么,“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新闻背后的沸反盈天争论,到底由何而来?

  许多人会首先习惯性地想到自媒体的浮躁属性,因为关于这则事件的讨论,主要是集中在微博和微信之上。如此归因当然不无道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话题能够更快地呈现,它无需像传统媒体那样以“天”为报道单位,更无需经过严格的现实验证,任何碎片化的报道与事实,都可能形成公共的话题。因为没有足够的“把关”力量,一则失实的消息,亦可能引来网友狂欢式的讨论。如此之后,就有了“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的谬种流传。

  当然需要从舆论传播上条分缕析,不过一切依旧远远不够,因为更不应该被遗忘的,是网友的独立思考和辨析能力。如果稍稍加以分辨,“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其后的议论,当不会延续至今,而会在理性分析中得以消减。至此核心的话题其实是:为什么许多网友总不能保持些许的冷静,总不能从常识出发来保持对事件的质疑?这或许是比网络事件真假更大的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友们正在失去求证真相与等待真相的能力,这令人沮丧。

  以更大的视野来观察,所谓“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它不是我们舆论空间里的第一起“反转的新闻”,可以预料,它也很难成为最后的一起。在某种意义上,“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公共事件重新回到虚假消息,它所证明的不过仍然是:舆论或许会走得过快,但判断可以不那么浮躁。网络之上,还是应该多研究些真相,少高调而激情地谈些主义。不是真相难现,而是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于选择装睡。我们应该努力去做一个不装睡的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