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在春节长假期间曾招致沸沸扬扬议论的“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终于迎来一个总结陈词的时刻:记者日前从网络部门获悉,该事件从头至尾均为虚假内容。自称“上海女孩”的发帖者“想说又说不出口”并非上海人,而是上海周边某省的一位有夫之妇徐某某,春节前夕与丈夫吵架,不愿去丈夫老家过年而独自留守家中,于是发帖宣泄情绪。而之后在网上自称“江西男友”回应的网友“风的世界伊不懂”,和徐某某素不相识。
一些真相在浮现,更多的真相还会被发现,读罢网络部门给出的调查结论,我首先想到的是这样一句话。在“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的网络事件背后,原来不过是一位有夫之妇的无聊所为。真相如此简单,然而它又并不那么意外:因为从一开始,少数网友就对这则消息心持怀疑。如同他们所说,所谓“上海女逃离江西农村”事件,既缺乏清晰且准确的事件细节,也因为提前刻意设置的地域歧视、阶层差距等热门话题,充满着炒作的意味,实在不必过于较真。
为何一起疑点重重的新闻事件,最终不可遏制地演绎成了一场广泛的讨论,甚至附生出教养、素质、婚姻、自由等诸多的讨论关键词?现在回过头来看整起事件,一切显得荒谬而可笑。所谓农村与城市,贫穷与富有;所谓阶层与婚姻,爱情与包容;再所谓地域与性格,傲慢与偏见,这些冲突与矛盾的确一直都存在,但无论如何,它们都不应该出现在一场对虚假事实的讨论之中,那么,“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新闻背后的沸反盈天争论,到底由何而来?
许多人会首先习惯性地想到自媒体的浮躁属性,因为关于这则事件的讨论,主要是集中在微博和微信之上。如此归因当然不无道理: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话题能够更快地呈现,它无需像传统媒体那样以“天”为报道单位,更无需经过严格的现实验证,任何碎片化的报道与事实,都可能形成公共的话题。因为没有足够的“把关”力量,一则失实的消息,亦可能引来网友狂欢式的讨论。如此之后,就有了“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的谬种流传。
当然需要从舆论传播上条分缕析,不过一切依旧远远不够,因为更不应该被遗忘的,是网友的独立思考和辨析能力。如果稍稍加以分辨,“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其后的议论,当不会延续至今,而会在理性分析中得以消减。至此核心的话题其实是:为什么许多网友总不能保持些许的冷静,总不能从常识出发来保持对事件的质疑?这或许是比网络事件真假更大的问题: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网友们正在失去求证真相与等待真相的能力,这令人沮丧。
以更大的视野来观察,所谓“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它不是我们舆论空间里的第一起“反转的新闻”,可以预料,它也很难成为最后的一起。在某种意义上,“上海女孩逃离江西农村”事件从公共事件重新回到虚假消息,它所证明的不过仍然是:舆论或许会走得过快,但判断可以不那么浮躁。网络之上,还是应该多研究些真相,少高调而激情地谈些主义。不是真相难现,而是许多时候我们习惯于选择装睡。我们应该努力去做一个不装睡的人。
虎照又现,当科学严谨应对2010-11-02 |
毛晓刚:让“质疑风”“谣言风”止于常识常理2012-04-13 |
邓子庆:给记者的“信封”装的是监督恐惧2013-01-16 |
沙元森:莫让事故调查演变成新“事故”2013-02-04 |
那些嚣张以及假装的嚣张2013-05-28 |
许晓明:习惯性崩溃欠一个解释2013-12-30 |
法制日报:严惩造谣者才能确保公共利益2014-03-17 |
刘根生:擦去自家“窗上的灰渍”2014-04-17 |
李劭强:舆论习惯性站队在意的不是真相2015-07-22 |
刘天亮:利益不是万能的标尺2015-12-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