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产能过剩行业应尽快兼并重组
黄晓芳
//m.auribault.com 2015-12-31 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供求失衡,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新世纪以来,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也曾饱受产能过剩困扰,后又都因需求提振得以重振雄风。但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期,依靠经济形势向好化解这些行业严重过剩产能的可能性很小。为此,政府需要通过宏观调控推动过剩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使产品价格回升,企业逐步实现正常盈利水平

  日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积极稳妥化解产能过剩列为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五大任务的第一项。此前,李克强总理在经济工作专家座谈会上表示,要加大政府引导和金融支持,尊重市场规律,推动兼并重组,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和“僵尸企业”退出,促进企业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回升。

  这些论述直指我国产能过剩行业的关键问题:唯有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煤炭、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才有可能重新焕发生机;唯有经此痛苦一役,才有可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在更高层次上的再平衡。

  重化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但产能过剩却导致产品价格下跌,企业利润锐减甚至亏损。以煤炭行业为例,目前,煤炭价格已不如土豆价,行业亏损面更是达到80%。若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势必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说,重化工业在工业中占比较大,这些行业大面积亏损拖累了工业企稳,更会对我国经济造成实质性的负面影响。

  说到底,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的核心问题是供求失衡,供给远远大于需求。作为典型的周期性行业,新世纪以来,这些行业也曾饱受产能过剩困扰,后又都因需求提振得以重振雄风。但当前,我国经济处于转型升级期,依靠经济形势向好化解这些行业严重过剩产能的可能性很小,也就是说,这些行业很难再通过需求增加实现供求再平衡。

  于是,不少产能过剩行业祭出“限产保价”大旗,短期内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这种攻守同盟式的承诺相当脆弱。企业的成本包括一次性投入的初始成本和边际生产成本,重化工业的初始成本很高、投入后又很难收回,属于沉没成本。只要商品的价格高于企业的边际生产成本,企业的最优选择就是继续生产,在“限产保价”很难有实质性约束的情况下,难保不出现或明或暗的搅局者。长期而言,“限产保价”的方式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行业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各自压缩产能只是以牺牲效率为前提的低水平平衡,并非治本良策。

  另外,因初始投入成本较高,企业通常用银行贷款进行投资,为还清银行本息,只要价格高于边际生产成本,企业就有动力生产,而银行为防坏账增加,宁愿继续贷款给“僵尸企业”也不愿坏账暴露。就地方政府而言,为稳定经济增长、防止税收流失,也愿意采取各种措施让这些实际竞争能力很弱的企业勉强生存下来。数据显示,目前仅在A股上市的“僵尸企业”就有266家,总负债超过1.6万亿元,其他没有上市的此类企业就更多了。

  为此,在很难单纯依靠市场力量淘汰过剩产能的情况下,应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通过政府宏观调控推动过剩产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使产品价格回升,企业逐步实现正常盈利水平。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兼并重组,必然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只有这样,产业和经济全局才有望实现更高层次的再平衡,经济社会才可能收获持续健康发展。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