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必须补齐公共服务覆盖面过小这块短板,使真实城镇化率能够快速上升,让公平转化为发展的新支点。同时,必须改变过去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
中共中央政治局14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16年经济工作,研究部署城市工作。会议强调,“要认识、尊重、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并提出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等一系列目标。这是继11月10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第十一次会议研究城市工作后,中央决策层再次就城市工作作出部署。
城市工作之所以得到空前重视,在于随着城镇化率达到近55%,城市集中了大部分生产要素,城市工作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联度,远较过去农村人口占主体时紧密。一定程度上,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末发轫于农村的改革实现了生产力的初次解放,那么在城镇化率过半后,城市的改革则事关生产力能否获得再次解放。这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将经济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已成首要调控目标的今天,意义尤其重大。毫无疑问,城市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地。
然而,目前城市工作还远不能支持发展需求。一方面,尽管名义城镇化率已接近55%,但如果以“人的城镇化”标准考核,实际城镇化率远远低于50%。超过两亿人的城镇常住人口多数不能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导致其经济行为短期化功利化,加速了人口红利的衰减,制约了人力资源的普遍优化;另一方面,许多城市规划建设、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与人口规模、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公共交通、空气治理、防灾减灾能力等达不到现代化要求,导致房地产库存严重、城镇居民宜居感差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没有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反产生了资源错配、抑制发展的反作用。
加强城市工作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而城市工作千头万绪。比如,城市房地产去库存,涉及下游钢铁、水泥、玻璃、电解铝等数十个产业能否“去粗取精”,找到既维护产业景气度和适当就业率,又顺应低碳发展、城市空气治理的基准产能;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涉及产业能否合理转移、城市发展空间能否拓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涉及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能否提高,消费潜力能否挖掘出来等问题。这些是城市工作应该强化的方面。特别是,在当下的转型关口,城市工作需要做到既能保证适度增长,又要提升发展质量,还要起到撬动个税、房产税等财税制度的改革进程,实现这种平衡,绝非易事。
做到这种平衡,并保证在落实阶段不“念歪了经”,一个不错的选择就是将尊重人作为城市工作的起点。这也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基本要求。这意味着,必须补齐公共服务覆盖面过小这块短板,使真实城镇化率能够快速上升,让公平转化为发展的新支点。同时,必须改变过去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让市民意志参与到城市建设和管理进程中来,减少城市发展一届任期唱一个调的情况,让城市综合治理延续下去。
总之,让人管城市,而不是让城市管人,城市的活力才能进一步激发出来并转化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人的全面发展程度,将决定城市的发展前景。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立凡
蔡晓辉:被忽略的城镇化陷阱2011-04-13 |
“要地不要人”的城镇化注定走不通2012-12-17 |
城镇化成功须看服务2013-06-28 |
光明日报:城镇化不是推着农民“上楼”2013-12-09 |
质量型城镇化呼之欲出2013-12-10 |
下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这盘棋2013-12-18 |
下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这盘棋2013-12-18 |
下好新型城镇化建设这盘棋2013-12-18 |
时圣宇:粗放管理需精细改革2014-02-20 |
谭浩俊:1/3“城市人”无市民权利如何破解2015-11-1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