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以啃“硬骨头”精神补齐环境短板
柯 芰
//m.auribault.com 2015-12-02 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补齐环境短板,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就是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就是要采取更多硬措施啃下“硬骨头”;就是要更深入地改革,加快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很关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明确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呼应了全社会的热切期盼。这也意味着,“十三五”时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生态环境保护要有更多行动、更深入改革、更大作为。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但长期以来,我国环境质量状况并不乐观。当前,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形势十分严峻,特别是大气、水、土壤污染导致的环境突出问题频发。生态产品成为当今中国最短缺的产品,生态差距成为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扭转环境恶化、提高环境质量,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影响发展全局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补齐环境短板,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就是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实现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减少,确保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为此,十八届五中全会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的新举措,彰显党中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的意志与决心。

  补齐环境短板,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就是要采取更多硬措施啃下“硬骨头”。诸如,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既控制总量,也控制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消耗强度。这是继“十一五”规划把能源消耗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十二五”规划提出能源消费总量后,对约束性指标管理的新的强化。从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到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一系列重大的生态保护行动将在“十三五”时期坚决遏制住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

  补齐环境短板,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就是要更深入地改革,加快建立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即是一项重大创新与突破,率先成为焦点。以提高环境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排除地方不当干预,落实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统筹解决跨区域、跨流域环境问题,改革地方监测监察执法管理制度,将让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多一分保障。可以预见的是,那些与提高环境质量这个核心任务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都将在今后一段时间里被改革与重构。

  补齐环境短板,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就是要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让二者从对立走向双赢。坚持绿色发展,把握当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趋势,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清洁技术创新与应用,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绿色驱动力”,培育更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这样的广阔天地里,将最不乏开拓性的作为、出乎意料的成就。

  补齐环境短板,实现生态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当下最为紧迫的是,加快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精神细化、实化到“十三五”生态环保规划与实践中,一件一件推进,一项一项落实,向着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迈出坚实步伐。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