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围堵媒体是愚蠢的“维权”手段
王云帆
//m.auribault.com 2015-11-12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媒体也可能犯错,被报道(监督)对象因媒体报道而利益受损,可以走司法渠道维护合法权益。不管围堵媒体事件真是个人所为,还是实质被单位掌控,都该对这一风气踩刹车了。

  10日上午,北京,新媒体无界新闻办公地被数十名民工模样的人士围堵。无界新闻报警后,来人告诉警方因无界新闻关于河北卓达集团的报道而来。当晚9时许,因警方要求,滞留无界新闻办公地的“讨薪”人员才撤离,僵持已近12小时。

  报道是媒体的权利,也是媒体行使舆论监督的主要手段。作为新媒体,无界新闻当然也有权报道它所观察到的社会现象。

  媒体有权报道,并不等于媒体报道就不会犯错。无界新闻的报道有没有错,还得看它的报道内容。据多家媒体的调查,此次媒体办公地被围堵事件,缘于11月5日无界新闻的报道《卓达新材百亿融资术:30%高息吸引40万人》。该文介绍了卓达集团旗下的卓达新材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理财项目,年化收益率包括利息以及股权回报可达20%到30%多不等,全国有近40余万投资者,总投资额至少一百多亿元。无界新闻也在报道中质疑这款回报率“高得离谱”的理财项目,是→场“非法融资骗局”。

  “非法融资骗局”的标签对一家企业来说,无疑是→个严厉的指控。卓达集团对此作出反应甚至进行反制,并不令人意外。目前来看,卓达公司已在微信公众号与公司网站连发两声明,指责无界新闻报道不实。该公司也表示将向法院起诉无界新闻。

  若事件停留在打嘴仗和寻求司法救济,这将是媒体和被报道(监督)对象在发生纷争之后,最能体现法治化的纠纷解决模式。但,媒体办公地点被围堵事件却让双方争议的解决有了更多的变数。虽然北京警方及时介入,防止了事态的扩大,围堵媒体的非法治化倾向仍然值得警惕。

  当然,和以往的类似事件一样,被报道(监督)对象也将围堵媒体定性为“个人行为”。卓达公司曾回应称:“得知无界新闻恶意诽谤卓达集团的消息后,部分在卓达干活的民工到无界新闻位于北京的办公地点讨要说法。”同时,卓达集团还表示,“正紧急派人赴京疏导讨要说法的民工返回工地,安抚他们的情绪。”如此声明分明是在“挟稳定以令媒体”,个中潜台词是:瞧你媒体干的好事,你们这是在制造不稳定事件!

  媒体也可能犯错,被报道(监督)对象因媒体报道而利益受损,可以走司法渠道维护合法权益。若非要在法治之外弄出些围堵媒体办公地点这样的大事件来,反倒显得心虚。近年来,媒体被围堵事件时有发生,似有被报道(监督)对象广为效仿的征兆。不管围堵媒体事件真是个人所为,还是实质被单位掌控,都该对这一风气踩刹车了。

  本报特约评论员王云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