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人民日报:经济新常态需要精神新状态
朱永新
//m.auribault.com2015-03-03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当平常心、进取心、自信心成为中国人精神的新常态时,这一束精神之光就会照亮我们脚下的探索之路,幸福就会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新常态

  过去一年,有一个词很热:新常态。它告诉我们,当下经济形势已经进入了三期叠加的新时期。

  改革开放的35年里,中国经济增长每7年差不多就翻一番,GDP年均以近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因此,面对当前的“新常态”,少数人无所适从,看不清方向;也有人害怕创新,担心多做多错;还有人认为好日子过完了,唉声叹气。这三种现象,既是转型时期人们的心理反应,也是需要关注与疏导的负能量。在经济新常态下,特别需要良好的精神新状态,才能应对自如,赢得这场挑战。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平常心。

  中国已经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就像一朵生命力特别旺盛的花,连续多年的快速增长,已经为我们进入换挡期准备了条件。我们应该从追求速度转向追寻幸福。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更为重要。并不是经济发展越迅速,幸福指数越高。我们都知道一个生活常识:一户人家有钱,并不等于这户人家幸福。国家国家,国也和家一样。2014年,英国一家机构调查“全球最快乐国家”,排名前10位的与经济排名关系不大。所以,我们要以平常心来看待GDP数据,明白数据不等于幸福,就能面对风波有定力,遇到难题能合力,从容不迫。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进取心。

  面对结构调整的阵痛,许多人会用“适应”这个词应对。适者生存,但新常态更呼唤创新。在经济发展迅猛的时候,插根筷子都能发芽,做事更多是粗放型。新常态下,有的事坚决不能再做了,比如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发展;有的事再做也没用了,比如一些已有的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有所不为,是要有所作为,需要用新作为实现新发展。新常态下,工作的成败关键在于判断力、创造力和执行力。一方面要加强前期调查研究,判断事情该不该做、该怎样做,一方面在决策之后,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过硬的工作作风去持续推进,创造性地做。正如有人说的:“三流的点子加一流的执行力,永远胜过一流的点子加三流的执行力。”要实现健康的经济转型,要让经济发展这朵花在花期结束之后,迎来再次绽放,就必须勤劳地浇水施肥,精耕细作。

  经济新常态需要我们拥有自信心。

  处于前期政策的消化期,会部分影响到新政策的推行、新局面的打开,这是必然的。但是,同样半杯水,悲观消极的人看见的是空了半杯,乐观积极的人看见的是满了半杯,有信心和没信心所看见的事物不同,所做出的行动也不同。在经济发展放慢步子之后,有自信心就能够懂得向内寻找动力、激发活力、挖掘潜力。其实,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就能发现,经济发展仍然有巨大的空间。无论是国内市场的开拓,还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与文化产品的输出,都可以有所作为。只要我们不在自卑与自傲的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坚定地扎根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上,又四方广泛汲取雨露阳光,就一定能够创造出独特又美好的产品,并且赢得经济发展之花的再次怒放。

  人活着,归根结底活的是一种精神。人创造精神,人又被这种精神所创造。经济新常态需要精神新状态。当平常心、进取心、自信心成为中国人精神的新常态时,这一束精神之光就会照亮我们脚下的探索之路,幸福就会成为中国人生活的新常态。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