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即将过去的这一周,发生了不少有趣、引人深思或者叫人悲伤的新闻。我们撷取了其中一些故事,邀请评论员们谈谈各自的观点,给予平凡抑或非凡视角的解读……
陪爷爷再年轻一次
北京晨报:一张看似“无厘头”的请假条被杭州网友晒到网上,引得无数人大呼“任性”。请假条上写道:“元宵节,我想带爷爷回到25岁,陪爷爷再年轻一次。”而领导的批复也道出相当一部分年轻人的心声:“让年轻活出动静!”
刘鹏:请假的理由乍一看,难免让人一愣,然后觉得其有点任性。但就是这样的一个请假理由,不仅领导火速批准了,而且网友还给予了一致的认可与追捧。分析起来,不难发现其中的两大原因:一是“陪爷爷再年轻一次”请假条透着孝心,而这种想老人之所想的孝心是难能可贵的。二是“陪爷爷再年轻一次”请假条触动了我们心灵深处最柔弱的某个地方,拨动了我们向往年轻、留恋年轻而又往往无法珍惜年轻的心弦。“陪爷爷再年轻一次”请假条是孝心的体现,更是年轻的号角,其获得领导批准,受到网友追捧,不仅情理之中,而且发人深省!
七张照片致敬婆婆
北京晨报:谁言七连拍,报得三春晖?一儿媳用七张图再现婆婆辛劳,虽只拍手,但双手背后是我们的婆婆、母亲,也可能是任何为孩子不辞辛苦的老人。借此对所有为儿女付出、又毫无怨言照顾孙辈的老人说声:您辛苦了!
刘义杰:儿媳的七张照片,致敬婆婆的双手,很奇妙的想法,很动人的图片和语言,儿媳莫不是真用心,恐怕也做不出如此打动人心的举动。而面对如此温馨和温情的画面,有必要反思一下婆媳关系,一个简单的道理,家庭的和睦不仅事关幸福感,更关系到事业是否有成。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尤其是社会养老仍然难以做到全覆盖,亲子之间的代际养老仍然是社会的主流模式,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没有良好的婆媳关系,那么,养老的品质将大打折扣。但愿,更多的人学习一下新闻中的儿媳,尝试着从不同的视角打量自己的婆婆,对自己对家庭都大有裨益。
不忘慈母社会大爱
北京晨报:母亲高位截瘫时,嵊州三界镇南街村的吴伟燕只有8岁。27年来,她始终陪伴在母亲身边,14岁那年父亲去世后,她更是一步也不敢离开母亲,不管是去外地求学,还是去工厂上班,都把母亲带在身边。这两年,母亲身体状况不好,吴伟燕就辞掉工作,24小时守候。
关育兵:吴伟燕体现出稚嫩的坚强、不懈的孝心和对传统美德的坚守,但除此之外,助力吴伟燕的,还应有社会浓浓的大爱。17岁,当吴伟燕带着母亲求学时,是绍兴市农校免除了她的学杂费,为她们解决住宿问题,还每月发给母女俩300元生活费。学校的老师和同学,更在日常的生活中给了她莫大的帮助,才让吴伟燕最终顺利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吴伟燕在嵊州找到了工作,厂里的领导也给了她特殊的照顾,才让她能继续带着母亲去上班。吴伟燕的孝心故事感动着社会上的好心人,社会大爱的帮助,又成就着孝心故事的上演。
救人大妈道义情怀
北京晨报:当他人身处困境之时,有人及时出现,伸出爱的援手。近日,全国各媒体网站纷纷报道贵州一位50岁大妈危急时刻,跳下水将一名滑旱冰冲入河中的8岁男孩成功救起的事迹。当记者采访她时,她说“不求回报不接受采访,只说这是小事”。
许安文:从“救人大妈”的身上,释放出三方道义情怀,值得广大公民认真学习借鉴。彰显社会责任常守,彰显社会良知苏醒,彰显社会正能量。道德的力量蕴涵在每个人的行为中。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救人大妈”救人不求回报,以实际行动唱响了社会正能量。这警示和鞭策党员干部群众需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多做积德行善之事,多做扶危济困之事,多行仁义道德之举,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积极营造崇真向善的良好环境。
赋予阅读更多魅力
北京晨报:春节放假后上班第一天,杭州爆棚的不止是电影院和餐馆,图书馆和书店也人头攒动排起长龙!排着队在书店借书、图书馆还书的场面,恐怕是这个春节最让人感动的画面了。杭州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阅读盛况?
苑广阔:读者不但可以去当地的图书馆借书、看书,而且还可以去当地的新华书店借书、看书。由杭州市图书馆和新华书店联手推出的这一文化惠民工程,正在展出它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也收获了令人吃惊的社会效益。按照规定,读者只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当地图书馆借阅图书,每种图书的总数量不超过20本,那么看完以后就可以直接把图书还到当地的图书馆,而图书馆会出钱把这些图书都买下来。为了提高国民图书阅读率,很多地方也想了很多办法,而杭州市的这一创新之举,无疑值得我们好好分析和借鉴。
蔬果零售小区标配
北京晨报:《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公益性农产品零售网点建设管理暂行办法》日前经贵阳市政府常务会议通过,将于3月1日起施行。今后,贵阳市新建、改建居住区,必须配建蔬果、肉禽蛋等贵阳市农产品零售网点。
郭元鹏:这是对民生诉求的回应。现实生活中,城市居民的生活圈子是越来越大。尽管城市里的各种商场超市鳞次栉比,可是由于过于庞大,过于集中,导致了购买瓜果蔬菜十分不便。有的居民做饭的时候,发现需要一把子青菜,也需要打的或者是开车去买。这是因为销售农产品的地方距离居住地太远了。不仅是居民购买农产品的不容易,而且采购的不方便还直接导致了严重的拥堵。超市里是人山人海,超市附近是堵得水泄不通。遥远的生活圈,加重了居民的生活负担和成本。从这个角度来审视,我们看到的是执政为民的善意,是以人为本的导向。
■一周聚焦
“众筹时代”慈善更需法则呵护
近日,一篇为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众筹治疗白血病的求助信广为流传。26岁的谢同学在柏林艺术大学歌剧系读大四,但突然患上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手术费治疗费几百万,家庭无力负担,希望好心人出手相助。这篇求助信经过当事人亲朋好友的转发,短短两天时间内就在国内的众筹平台上筹集了超过50万的金额。但在筹款的同时,网络上也出现了许多质疑的声音。
网络改变了世界,同样也改变了公益慈善。与传统相比,网络募捐的范围更广泛、获得捐赠更快捷和便利,组织起来也更简单,这些从近年诸多网络直捐案例中可窥见一斑,短短几十个小时动辄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善款便筹集到位。当然,网络直捐也是一柄双刃剑,在提升募捐效率的同时,争议与质疑也随之而生。这些争议直指募捐的必要性、合理性和善款使用的正当性,这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经不起检验,事实上都会对公益慈善形成伤害,最终会透支社会对公益慈善的信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众筹时代”慈善更需法则呵护。网络时代激发了微观层面更广泛的活力,但失去现实制约又缺失规则配套,又容易成为违法犯罪的洼地。去年11月我国首部《慈善法》草案征求意见,其中个人公开募捐是否受限备受争议,环顾这些争议的核心其实是限制个人公开募捐,会不会剥夺个人通过网络公开求助的权利。显然,这并不是反对禁止个人公开募捐,而是希望在立法过程中,针对规范网络直捐设计出既能保障个人求助权利,又能将网络直捐纳入监管的规则。总之,慈善是透明的事业,在规则的范围内、监督的视线内运行是永恒的原则,救助的权利与接受审查与监督的义务,不是非此即彼的矛盾,而是相伴相生的统一体。(房清江)
佘宗明:“无人售馍”在为道德充饥2011-11-07 |
耿银平:要人情味不要刺猬包2012-10-23 |
王丽美:贺卡通缉令不妨一试2013-01-06 |
刘克梅:允许街头表演透着城市温情2013-05-24 |
佘宗明:报道逝者须远离“媚权化煽情”2013-07-10 |
陆文江:城管光打感情牌还不够2013-07-29 |
毛颖颖:讲好中国故事从人文表达开始2014-04-25 |
任小康:信用体系也要有道德温度2014-05-06 |
离家的不舍与回家的尴尬2016-02-15 |
北京晚报:告密,装扮成天使的魔鬼2008-12-0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