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神器”
            
            
             张 凡
            
            //m.auribault.com
            2017-09-22
            来源: 人民日报
            | 分享到: | 更多 | 

勾 ?耐?/FONT>
近年来,学校老师通过网络布置家庭作业的现象越来越多。教学与时俱进,既方便教师查看批改作业,也便于直接反馈结果、实时与家长孩子互动交流。然而,不少家长却担心,孩子天天抱着手机、平板电脑,对眼睛不好不说,也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自觉,有的孩子往往借作业之名,上网、聊天、玩游戏。
这正是:
作业电子化,
便利亦尴尬。
幼孩少自觉,
总把游戏下。
              编辑:张苇柠
             
           | 姜朝晖:不必把“解题神器”看成洪水猛兽2014-04-29 | 
| 一语中的2014-05-13 | 
| “作业神器”2014-07-15 | 
| “作业神器”泛滥戳中教育弊端2015-09-01 | 
| “作业神器”是把双刃剑2015-09-01 | 
| 假期来了,别让搜题“神器”帮了倒忙2016-01-11 | 
| 中工时评:总理为啥总强调“工匠精神”2016-04-25 | 
| “匠心”并非守旧的别名2016-06-03 | 
| 搜题神器2016-08-09 | 
| 快评论2016-08-23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