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汲取转型发展的实干力量
郭大为
//m.auribault.com 2016-10-25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千招万招,基于实干一招,读党报,不是为读而读,而是要从中读出“灵光一闪”

  作为一名地方领导干部,心中要始终装着党,向中央看齐。读党报党刊,正是汲取精神力量、获得干事智慧的重要途径。

  我经常与市里各级干部交流:读党报,不是为读而读,而是要从中读出“灵光一闪”。铜川是一座资源型城市,在上世纪中叶,为国家能源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受“先生产后生活”的影响,导致产业单一、环境污染严重。从上世纪90年代起,历届市委、市政府把转型作为铜川的头等大事。当前,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如何做好接力奋斗?看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媒体报道河南鹤壁、安徽铜陵的成功实践,我们愈发坚信传统产业低碳循环发展的路子走对了,信心更足了。借鉴成熟经验,避开弯路教训,结果是喜人的:铜川连续两年在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

  “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过去,我们许多干部,围绕资源硬实力来做发展文章,比较得心应手;但围绕文化软实力来挖市场潜力,就显得局促。多借鉴、多学习,是不二法门。以旅游为例,铜川是革命老区,老一辈革命家留下了许多无形资产,我们该如何赓续这股精气神?又如何挖掘红色资源?人民日报刊发的文章《“红色旅游”成江西发展新引擎》对我们触动很大,让我们醒悟到铜川的照金革命精神需要一种现代表达。随即,我们开发建成“照金红色旅游名镇”,并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延安干部学院联合办学,建设红色教育培训基地,就是要把革命精神渗透到干部的血液中。

  传承历史文化过程中还需要规避“千城一面”问题。经济日报的一篇文章《文旅融合新“古”城》给了我们关键启示。文章介绍的是湖北襄阳打造“一城两文化”,不仅守住了城市根脉,而且培育出新的支柱产业。既然襄阳能行,铜川也没有问题。依托厚重的文化底蕴,我们坚持有差异化地学习,实施全域旅游战略,以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服务业,带动环境改善。令人欣喜的是,好环境甚至引来了朱?在铜川繁衍生息。

  常读党报,自会智珠在握,自有理念启迪,更有精神昭示。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与其他政治局常委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特别提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迅速成为各界干部群众和媒体热议的焦点,人民日报也发表了系列评论员文章。其中,《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一文指出,成功缘于实干,祸患始于空谈。党报声音,就是党中央的“冲锋号”。在传达学习中,我们提出要把实干视为一种政治品格,内化为一种精神状态,外化为一种科学态度,凝结为一种价值取向,以此统领各项工作的开展。

  千招万招,基于实干一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提出的“五个扎实”要求,需要我们坚持“干字为本”,发扬实干精神。为此,我们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市县党报加强宣传,促进干部身子往下沉,实实在在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党报党刊是共产党人的精神食粮。在推动铜川转型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感到,只有学好才能干好,只有学会活学活用,发展才有源头活水和不竭动力。学习党报党刊永远在路上。

  (作者为陕西省铜川市委书记,本报记者王乐文、姜峰采访整理)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