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善用兵者蓄其怒
刘宝山 徐东波
//m.auribault.com2016-06-22来源: 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愤怒出诗人,但出不了高明的带兵人。

  前不久,一位领导干部对他的继任者说:“带兵人切不可有‘破坏性情绪’,这是大忌。”所谓“破坏性情绪”,就是不能蓄其怒,遇事爱冲动、爱发火。

  《文子治要》:“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蓄其怒。德积而民可用也,怒蓄而威可立也。”带兵人要塑人成事,蓄怒制怒很关键。动不动就激动,稍有不顺就发怒,一方面,会让部属“敬而远之”,损害部队的凝聚力向心力;另一方面,影响作战决策,导致战争失败。

  人的成功80℅取决于情商,20℅取决于智商。在《为将之道》一书中,作者采访了1000名美军将领,得出一个结论:性格决定胜负。可以说,带兵人性格里隐藏着胜负因子。

  “善战者不怒”,这是老子的思想:“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这是孙子的观点。战争是你死我活的较量,充满了许多突然性和盖然性。要想夺取先机,赢得胜利,指挥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遇事不惊、镇定自若,而不能任由自己的情绪如脱缰野马,狂奔不羁。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装备精良的以色列第190装甲旅在与埃军第2步兵师作战时,该旅旅长先是盲目轻敌,冲动莽撞,3次出击,就损失坦克35辆,一怒之下,孤注一掷将剩余的85辆坦克全部投入,结果不到3分钟,全部被埃军歼灭,他本人也成了俘虏。带兵人不能蓄其怒,管理不好情绪,打了败仗,有何威信可言?!

  指挥打仗,靠行政命令,也靠人格魅力。一个善于蓄怒的带兵人,才能形成超越权力的影响力、感召力。《旧唐书》记载,唐代天德军判官任迪简一日赴宴,侍卫一时马虎,误把醋壶当酒壶,给他斟了一大盅醋。任迪简一喝,酸不可耐,但他知道军使李景略治军极严,部下稍有过失便会重罚。于是咬牙饮尽,结果“吐血而归”。事情传开后,“军中闻者皆为感泣”,任迪简更受官兵爱戴。后人崇敬他的人格魅力,誉之为“呷醋节帅”。任迪简体恤士兵、以德服人的带兵之道,值得今天的带兵人借鉴学习。

  成大事者必有大胸襟。对带兵人来说,亲和力是领导力,也是战斗力。未来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中,战争的不确定性和残酷性急剧增加,对带兵人的心理承受和反应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能不能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往往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相反,“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才有真正的英雄本色。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