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孟子:善养浩然之气
徐伯黎
//m.auribault.com 2016-04-05 来源: 检察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孟子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舍生取义。孟子的民本思想,成为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和廉政思想的精华。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人民群众是最尊贵的,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强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主张为政者应该“与民同乐”。有一次,孟子与齐宣王一起到城外打猎。齐宣王问孟子:“传说周文王当时有一处猎场,方圆七十多里,可有此事?”孟子说:“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皱起眉头道:“我的猎场不到四十里,比周文王的小了很多,可百姓为什么还认为我的猎场太大了呢?”孟子解释说,周文王的猎场虽大,但人们可以进去割草打柴,猎人也可以进去打猎,文王与百姓一起共用猎场,老百姓都会觉得猎场不大。可君王您呢,恰恰同周文王相反。我听说您的猎场方圆四十里,谁要是杀了里面的鸟兽,等于犯了杀人之罪。对齐国的老百姓来说,你这个四十里的地盘,就好像是一处大陷阱,这就是老百姓认为您的猎场太大的原因。孟子的一席话使齐宣王猛然惊醒,他下令属下开放猎场,要像周文王那样,与百姓一起享用。

  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是,以百姓的快乐作为快乐的人,百姓也把他的快乐作为快乐;以百姓的忧患作为自己的忧患的人,百姓也会把他的忧患作为忧虑。百姓把天下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百姓把天下的忧患作为自己的担忧,这样的话,就能称霸天下。孟子还提出了“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在他看来,统治者能否做到与民同忧乐,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统治者地位的巩固。

  重义轻利。孟子反对见利忘义,他认为:“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知有也。”意思是,做臣子的怀着求利的念头侍奉国君,做儿子的怀着求利的念头侍奉父亲,做弟弟的怀着求利的念头侍奉哥哥,这会使君臣、父子、兄弟最终背离仁义,怀着求利的念头相互对待。这样的国家却不灭亡,是从来没有的。因此他提倡为政者要舍利取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进一步阐述说,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有舍弃鱼而选择熊掌了。生命是我所追求的,大义也是我所追求的;这两种东西不能够同时得到的话,那么只能舍弃生命而选择大义了。

  可以看出,孟子的“重义轻利”原则,是要求为政者树立不苟取,不妄得,不受不义之财的道德意识,正确处理“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并警示为官者要廉洁从政,舍小利而重大义,经得起各种诱惑与考验,才能达到国泰民安的目的。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认为,要善于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这种气极端浩大,极端有力量,用正直去培养它就能充满天地之间。孟子还认为,养浩然之气,还必须坚守高尚的气节。孟子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有浩然之气的人,则应该胸怀天下,始终站在天下最正义位置上,推行符合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大道理。得志时惠及百姓;不得志时就独自修性养身。富贵不能使其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其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其意志屈服。

  此外,孟子还主张“居移气,养移体。”他认为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度,所受的奉养可改变人的体质。意在说明优越的环境和生活条件有时也会给人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人们应当善于利用优越条件,克服其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因为安居可以改变人奋斗不息的气质,使人变得懒惰,安于现状,不求上进;养尊处优更会使人变得娇贵,经不起风攻雨淋。所以,要想成为具有浩然正气的人,就应该志存高远,淡泊名利,清正廉洁;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行为品质。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