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时下,人们在讲问题,尤其是当着上级的面讲问题时总是放不开,一般都喜欢套用“不够”的公式。诸如学习紧迫感不够强,工作标准不够高,抓落实的力度不够大等等,表面上言之凿凿,实则文过饰非。
总结工作,汇报情况,是每个人经常要做的事。绝大多数同志对此都是认真务实的,能够辨证客观讲成绩、看问题。但也有少数同志谈成绩口若悬河,讲问题遮遮掩掩,喜欢用“不够”来替代,讲单位问题总是各级班子建设不够加强,经常性工作不够落实,服务保障工作不够到位。检查个人缺点,更是“不够”连篇,什么学习不够认真,工作不够勤奋,守纪不够严格,批评不够大胆,等等。用这种“不够”来代替问题,其实就是匿影藏形,掩非饰过,是一种很不好的作风,应当坚决克服。
大家知道,讲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把单位建设搞上去,使个人不断进步。可是,不把问题摆出来,不把原因弄清楚,怎么谈得上解决问题呢?好比一个人生病后到医院看病,不愿意把真实病情说出来,如何让医生对症下药?所以,如果只笼统地说“不够”,不讲“不够”的具体表现,轻者会觉得你根本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有的只是敷衍和糊弄,重者会让人觉得你是讳疾忌医。
从正视问题的意义讲,敢于承认自己的“不够”是有勇气、求进步的表现,也是“自律”的需要。但是,仅仅承认“不够”是不够的,关键在于克服“不够”。这就需要明确“不够”到底差多少,具体表现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应该怎样整改?如果日复一日地重复某些“不够”,而不是采取实际措施加以改正和弥补,即使说破嘴皮,又有何用?
单位也好,个人也罢,素质有缺陷,工作有短处是正常的,关键是要有勇气正视,有决心解决。面对问题和差距,勇敢地暴露,认真地分析,这样才有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如果有问题不敢承认,一味地用“不够”来掩饰,不但无益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使问题越积越多,最终成为不治之症,到那时悔之晚矣。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