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听林憾庐“谈天”
肖伊绯
//m.auribault.com 2016-03-22 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 更多

  约略品读林憾庐的随笔散文,“谈天”不是只谈天,“翻书”不是乱翻书,可谓“人间世”中自有“宇宙风”。

  林憾庐本名林和清,是林语堂的三哥,原在厦门行医,1927年到上海谋业。林语堂去美国后,接办《宇宙风》半月刊。后又到广州创办《见闻》半月刊。著有《影儿集》(上海北新书局,1929)。

  林憾庐的父亲林至诚是一名牧师,一生共育有六子二女,其中,林憾庐在六个儿子中排行第三,老五林玉堂,即后来蜚声海内外的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

  《宇宙风》是林语堂离开《论语》后,于1935年9月创办的杂志。开始时林语堂任主编,由陶亢德做编辑。1936年秋,林语堂举家迁往美国后,就由陶亢德和林憾庐一起负责了。1939年3月之后,林憾庐开始独自主持杂志运作与经营,他伴随着这本杂志历尽波折,最终死于工作中。1943年2月,林憾庐去世后,杂志由林憾庐的儿子林翊重接管,到1944年11月再度停刊。

  林憾庐在接手《宇宙风》之前,也曾醉心于写作,也曾发表过不少习作。1936年3月20日起,上海《立报·言林》副刊开始连载一组林憾庐的《谈天》随笔系列,至当年10月9日之后,共计有25篇之多。由此可见,从1936年3月至1937年10月这一年多时间里,林憾庐虽已接手《宇宙风》杂志,但因是与陶亢德共同管理,手头事务尚不算特别繁杂,还可以腾出手来写作一些随笔文章。这期间,他在《立报·言林》副刊发表共计25篇随笔文章,以类似“谈天”的休闲笔调,展露才识,抒写性情。这些随笔文章,既有林语堂等提倡的小品文之“性灵”,又有贴近社会的“实情”;还有一点自然平和的淡淡“幽默”意味,更有作者自己的真切见解融会其中,可谓自有风格。

  比如在“谈天”系列的开场白中,林憾庐就明确说“谈天就是闲谈,然而闲谈也得注意——我们朋友中随便谈谈,像俗语说的‘背后骂皇帝’,并不妨事。写成文字,你就得仔细。假如你一时把天谈得高兴,不但你要吃中国官司,还许要吃外国官司呢!”这当然是对自己文笔旨趣的开宗明义,更有“莫谈国事”之下只能“谈天”的冷幽默在里边。

  又如在描述景物方面,林憾庐也笔法轻灵,别具生动。“谈天”谈到雨天时,他写道“雨天是很好的谈天的时候。如果你有二三知己,或是有个爱人,在下雨时大家坐下闲谈,或喁喁情话,那是最适宜的。因为下雨,大都不想出门了,那么话便越谈越远,畅所欲言。”这样的闲淡笔意,恰如茶边闲谈,可谓把雨天的闲情写得“闲”到家了。

  又如在时事评议方面,林憾庐写有《空谈不如实干》、《盲人瞎马》等文章。他敏锐地意识到了知识分子在社会活动中的局限性,并为之提出过针对性的批评,称“文人喜欢说空话,所谓‘纸上谈兵’或‘闭门造车’的很多。更糟的是,只叫别人去做,自己站在批评的地位,或竟自以为了不起地以领导者自居,叫人家努力,自己的指头连动也不一动!”从这样的评述指向,可以体味得到林憾庐的实干家气质,接办《宇宙风》这样的文坛大刊,还非得如此气质不可。否则,太文人气、太书生气的主编,要么堕入小圈子办刊、自娱自乐的泥沼,要么拍案而起、拂袖而去,终难以支撑与把握大局的。

  约略品读林憾庐的随笔散文,“谈天”不是只谈天,“翻书”不是乱翻书,可谓“人间世”中自有“宇宙风”。然而,80年后的今天,林憾庐其人其文,后世读者对之了解不多,不能不说是一桩憾事了。

  (职业作家,独立学者,已出版《在高卢的秋天穿行》、《民国达人录》等十余部作品。)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