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汉代名将李广,从命于汉文、景、武帝3个朝代,在沙场出生入死、征战了半个多世纪,却始终位不过九卿,俸不过2000石,最后自刎于疆场。这位“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热血男儿,以如此悲怆的方式谢幕,千百年来一直令许多人唏嘘感叹。对此,唐代诗人王勃在《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鸣不平说,“李广难封”不是因为战功不够,而是由于“时运不齐(济)”。
然而,当你站在历史的峰巅上俯瞰这段传奇故事,仔细研究李广出生入死的征战经历,就会发现王勃所说的“命不好”,只是从情感线上对一个好人、一个勇士、一个英雄的悲惨结局所发出的无奈感慨。而当你跳出“好人终将有好报”的思维,去客观分析李广的刀光剑影,用时代发展的眼光,去客观评判李广的啸啸马鸣,就会感到李广的难封,其实该怨他思想上的保守落后、行为上的不思变革。
复制昨天的经验,就会导致明天的失败。发展的时代,需要发展的思维,否则只能成为历史的灰尘,一吹而散。纵观李广驰骋沙场的时代,正是汉帝国从弱到强的大变革时期。汉武帝为改变年年进贡、岁岁称臣的局面,彻底消除匈奴隐患,一改文、景两帝忍气吞声消极防御的做法,通过废除车兵发展骑兵、变阵地防御为机动作战等一系列的军事变革,对匈奴发出了全面战争。
“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李广的悲剧就在于,没有认识到换“装备”更要换“脑筋”的朴素道理。虽然李广有汉文帝“万户侯岂足道哉”的高度褒奖,有在汉景帝吴楚“七国之乱”夺取叛军帅旗的赫赫战功,更有“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骁勇,但那只是积极防御时代背景下“过去式”的辉煌。而他恰恰被这种“光环”迷住了双眼,错失了汉武帝给他以身报国、建功立业的一次次机会。比如,李广在对匈奴的进攻作战中,还沿用汉文帝、景帝时的防御方法,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扎营,忘记了他的对手是匈奴。据统计,在马邑之围、漠北战役等多次出征中,李广要么被俘,要么迷失道路,要么损兵折将乃至全军覆没,没有给汉武帝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反思李广的“时运不济”,其实是一种没有被一连串的失败唤醒的迂腐。他甚至在自己的仕途即将走到穷途末路时,还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去找“大师”算命。
拿到时代的钥匙,才能打开制胜的密码。战争的丛林法则,总是垂青于那些引领时代的弄潮儿。就像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一样,代表保守落后的一切总会被拍到沙滩上。
毛泽东曾说:“战争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的问题。”李广的宿命,其实就是没有立足当时的时代背景,认真研究战争规律,没有拿到时代的钥匙。不可否认,李广的确勇猛,但那都是与其身份不相符的勇猛。“李广救中贵人”一事,后人常常称赞李广的逃生之智,却不知身为一军之将,为了替一个太监出气,竟逞匹夫之勇,不跟别人打招呼,就离开大军数十里,这实在是一件很荒唐的事情。倘若敌军突然来犯,军中无将,士兵们怎么办?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那句“大军不知广所之”,恐怕也带有谴责的意思吧。元光六年李广被俘的那一战中,也是因为逞匹夫之勇而被匈奴俘获,最后虽然逃脱了敌手并为世人留下了“飞将军”的美名,但实在有愧于为将之实。
而与李广形成鲜明对比的卫青、霍去病却创造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辉煌成就。他们之所以成为时代的宠儿,很重要的是因为拿到了时代的钥匙,找到了制胜的密码,把握了战争形态演变的精髓,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改革是一场大考,首先要过的一道关是“观念关”。李广难封就是因为没有突破思想的壁垒,以致沦为时代的牺牲品。古今中外类似的教训比比皆是,特别是近代以来更是屡见不鲜。比如,晚清时期的洋务运动,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强军的改革,但只注重装备的更新,而忽略了编制体制、思想观念的更新,结果当时亚洲的最大舰队、北洋水师也难逃葬送海底的厄运。辛亥革命虽然剪掉了头上的辫子,但没有剪掉心里的“辫子”,不得不以失败而告终,上演张勋复辟、袁世凯窃国等一出出闹剧。
马克思曾经告诫,“过时的东西总是力图在新生的形式中得到恢复和巩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中,新旧观念的“拉锯战”不可避免,旧体制下形成的习惯思维、陈旧观念,总是自觉不自觉地顽强表现出来。深刻吸取“李广难封”的教训,就要通过观念“破冰”实现改革“突围”,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
生得起还要养得起2011-07-12 |
微评论2013-07-17 |
扬子晚报:“罚到倾家荡产”也要有法律依据2013-12-19 |
扬子晚报:错误百出的文言文辞职信远谈不上...2009-08-24 |
长沙晚报:倪发科的“抱怨”令人深思2014-01-08 |
适当照顾2014-01-17 |
扬子晚报:错误百出的文言文辞职信远谈不上...2009-08-24 |
周公子:孩子网络社交,除了封还要导2015-10-15 |
北京晚报:其实子怡坚强着呢2010-03-12 |
北京晚报:其实子怡坚强着呢2010-03-1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