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战“疫” 为党旗增辉-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用生命战“疫” 为党旗增辉

2020-04-28 13:30:43  来源: 共产党员

岁寒知松柏 战“疫”铸忠魂

  ——记江油市马角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柏

  刘永柏,男,汉族,四川江油人,1962年10月生,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江油市马角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2月7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

  2020年春节注定刻骨铭心。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笼罩荆楚大地,蔓延波及全国。与武汉相距1100公里之遥的前进村,也打响了疫情防控阻击战。自中央、省市全面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以来,前进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柏始终坚守在防疫工作一线,直到1月30日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医,2月7日凌晨03:30终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时年57岁。噩耗传来,家人痛哭、百姓涕泪,整个前进村陷入悲痛之中。非常时期,只能举行一场特殊的追悼会,没有亲人送别、没有群众送行,但寄托哀思的花圈摆满了一院,全村1700多名乡亲在家中流泪、在微信群里缅怀,一起沉痛悼念那位像松柏一样挺拔、一样坚韧的老书记刘永柏。

“八昼夜”连续奋战,他用生命守护村民安危

  这八天,本是阖家团圆、欢度春节的大好日子,但谁也没料到这却成为刘永柏最后的时光。为守护村民、守卫家乡,他日夜奔忙在防疫一线、誓把病毒拒之千里之外,至今全村无一例确诊、无一例疑似病例,这是他用生命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谱写出的一首壮丽赞歌。

  闻令而动,他雷厉风行抓落实。1月22日,还在为返乡农民工文艺汇演奔忙的刘永柏突然接到通知到镇上开会。听到疫情通报和部署要求后,刘永柏立刻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不觉心头一紧。一向沉稳的他,一散会就着急往村里赶,立即召集村“两委”干部和村民小组长开会。据同事回忆,那天喜欢长话短说的刘永柏,眉头紧锁、焦急万分,第一句话就是“人命关天,十万火急,必须马上动起来,……绝不能让一个前进村人感染!”村上随即成立以刘永柏为队长的防疫工作队,村组干部带头动员年轻党员、热心群众组建26人的志愿服务组,落实返乡人员排查、防疫知识宣传、重点人员监控、健康监测卡点四个小组,全面开展疫情防控工作。

  披星戴月,他骑着摩托搞排查。全覆盖排查是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关键。前进村有外出务工人员近700人,加之该村地处江油北部山区、村民居住分散,排查任务十分艰巨。面对困难刘永柏率先带头,从1月23日开始,每天天不亮就骑着摩托挨家挨户排查。据村民张甜甜回忆,刘书记风尘仆仆到她家,摸清情况、反复叮嘱做好防护后,没来得及喝一口水,就匆匆赶往下一家,没想到这一别竟成永别,时至今日她依然清晰记得刘书记远去的背影。经过连夜奋战,刘永柏带领村组干部圆满完成排查任务,把149名返乡人员全部纳入台账管理,经查全村无武汉务工人员,仅有1人途经武汉,但已居家隔离超过14天,真正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硬核宣传,他千方百计敲警钟。做实宣传引导是农村防疫工作重点。但起初村民们对疫情防控并不重视,家家户户忙着备年货、走亲戚、过大年,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中。这可急坏了刘永柏,大家眼里和蔼可亲的好书记“动怒了”,开启硬核宣传。一方面,组织村组干部发传单、张贴《致武汉返乡农民工的一封信》;另一方面,当起“大喇叭”主播,扯着嗓子喊到:“不要拿自己的命不当命,更不要拿全村的命开玩笑”“今年过年不乱跑,乱跑传染不得了”“打麻将害死人,喊吃饭是敌人”,用一句句硬核“土话”警醒大家。同时,他还发动年轻党员,在前进村微信群发布实时信息,全方位织密防疫宣传网。

  “不放耙子”,他坚决取消一切活动。举办返乡农民工文艺汇演,是刘永柏一手操办的,如今已是第二个年头,这是全村最重要、最热闹的活动。今年更是足足筹备了2个多月、精心排练了15个节目,凝聚了他大量心血。但疫情当前,刘永柏第一时间决定取消演出,村主任看到他眼圈泛红、有一丝不舍,去安慰他,他却坚定地回道“大局为重!没有什么比村民们的健康和生命重要。”1月25日,当得知村民梁某女儿明天(26日)结婚要办婚宴,他立即骑着摩托去劝说。“弟娃,现在非常时期,婚宴办不得啊”“可我客都请了,酒水和菜都买了啊!”看着委屈的梁某,刘永柏动情地说:“弟娃,儿女结婚是大事、喜事,但办酒席亲戚朋友染了病,好事就成坏事了啊!请你一定理解,延期举办。疫情结束后,我带头敲锣打鼓给你们庆贺。”经过苦口婆心的劝说,梁某主动延期婚宴。第二天一大早,和妻子一道上街卖菜去了。截至1月30日,刘永柏成功劝说2户村民延期婚宴、劝导3家茶馆歇业。

  风中值守,他倒在战“疫”第一线。随着防疫形势日益趋紧,1月29日,前进村和相邻的油房沟村联合设置了健康监测卡点。卡点就是阵地,守住了卡点,就守住了全村人的健康。但值守卡点是个苦差事,地处山区的前进村,冬季寒风刺骨、早晚温差极大,不仅条件艰苦,还经常遭受一些过往人员的白眼。“我们一定要当好守门人、做村民的‘门神’。我是书记我带头,其他村干部和组干部也要带头上,大家还要动员我们的党员上!”刘永柏的话掷地有声,得到大家积极响应。刘永柏带领5名党员两班倒24小时轮流值守,他把卡点最冷的早上留给了自己,也把全村人健康安全放在了心里。1月30日一大早,刘永柏骑车再次摸排核实返乡人员情况后,又匆匆到了监测卡点。09:50,村文书到卡点找他到附近办公室核对返乡人员台账,大约20分钟,刘书记突发脑溢血被紧急送医,倒在了他守护村民的前线上。

“二十三年”践行誓言,他将一生献给父老乡亲

  二十三年前,略显青涩的刘永柏对着党旗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党员的他,一心想为群众办些事,入党第二年就当上了村文书,从此扎根村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为他热爱的村民、深爱的家乡操劳了一辈子。

  曾经的前进村因矿山资源小有名气,但随着资源枯竭,躺着挣钱的懒日子一去不返,昔日的前进村随之跌入谷底,从“工业村”倒退成“农业村”。村民不仅没了产业、没了收入,人心也散了。面对这个“烂摊子”,刘永柏坚定地站了出来。2010年,他当选村党支部书记,下定决心让前进村再次前进、全面复兴。

  找出路是摆在刘永柏面前最紧迫的任务。一方面他想着变废为宝。将原村办企业留下的炸药库租给雅化集团、村办小学租给农业合作社,实现一些村集体收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路。他认真分析前进村地形,四周环山、中间丘陵平坝相间,不适宜大规模种植,只能在“小而特”上下功夫。他先相中产业相对成熟的香菇种植,不仅带着村干部到广元青川等地考察,还动员致富能手肖江成立江马食用菌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香菇种植产业。随后,他又了解到灵芝是个稀罕物,适合在前进村的林地种植,经多方努力争取,先期成功引进20亩灵芝。

  为群众服务是刘永柏最乐意干的事。前进村六组在山梁上,是全村地势最高的组,每到枯水期,饮水难成为六组村民最烦心的事,刘永柏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联系公司安装自来水管,但每户7000元的费用让本不富裕的村民打起了退堂鼓。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他跑公司、跑政府,磨穿了鞋底子、磨破了嘴皮子,成功把安装标准降到3650元/户。但部分村民依旧不同意,甚至还有人阻拦铺设管道,刘永柏又挨家挨户做工作,最终困扰村民多年的饮水难问题彻底解决了。“刘书记为我们忙前忙后解决饮水问题,现在管道铺设好了,他人却没了。六组的第一碗水一定要献给他,这不仅是刘书记的恩情水,更是我们对他的感恩水”,六组党员冯利先含着眼泪说。

  贫困户始终是刘永柏最牵挂的人。前进村虽不是贫困村,但建档立卡贫困户有27户90人,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刘永柏把最困难的往自己身上压,带头联系帮扶4户贫困户。每月坚持带领村干部全覆盖走访困难群众,贫困户的情况,他如数家珍。“有啥需要,给我打电话”这是他常对困难群众说的一句话。1组贫困户曹守礼住在土坯房不安全,刘永柏千方百计找政策、跑资金,最终成功帮助曹守礼在本村购买到砖混结构的安全住房。“我们住上了新房子,刘书记却走了,连最后一面也没见到”,曹守礼老伴儿郭定蓉哽咽道……

“十五天”短暂相聚,他把家人的爱藏在心间

  “你是一个不要家的人”,这是妻子曹菊蓉对刘永柏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村里,唯独亏欠了家人。虽然当了20多年村干部,但仅靠每月微薄的报酬,一家人的日子始终过得紧巴巴的。不得已,妻子曹菊蓉和儿子刘强分别外出打工。年年都是正月出、腊月归,这样聚少离多、三地分居的生活一过就是14年。一家人每年相聚的日子,平均只有短短的“十五天”。

  今年春节,在江苏无锡打工的曹菊蓉提前回家,本想和刘永柏多待几天,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一家和美的团聚。“大半个月只和家人好好吃过两顿饭。”在妻子曹菊蓉眼里,丈夫最近说得最多的就是“你要理解我,现在是非常时期”。回忆丈夫忙碌的身影,曹菊蓉悲痛中难掩对丈夫的心疼。这些年,妻子不是没有劝过他,一起去打工,不仅有个伴,而且挣钱多。他也确实动过心,但想到村民们的期待和自己誓言,看着家乡山更绿了、路更宽了,产业也有了起色,刘永柏最终舍不得脚下这片土地。

  其实对于妻子,刘永柏内心充满了愧疚,只是不善表达的他,把爱深深地埋在心里。他知道妻子在外打工,长期从事重体力活,全身多处静脉曲张。为给妻子看病,年前刘永柏就早早托人在华西医院挂号,盘算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过完年,就带妻子去检查身体,但如今这份爱再也没有机会表达。

  除夕那天,在深圳务工的儿子也赶回了家。然而这个星期,刘永柏忙于防疫每天早出晚归,父子俩只有晚上才能偶尔说上几句话。1月30日早上,冥冥中仿佛有预感似的,刘强特意起了个早床,和父亲一起吃早饭,这也是父子间最后的对话——

  刘永柏:“我一会儿又要出去排查,完了去守卡点。”

  刘强:“那你中午啥时回来吃饭?”

  刘永柏:“可能12点以后吧。”

  然而这却成为一顿永远没法兑现的午餐......

  回忆刘永柏,妻子曹菊蓉说,除了村里工作,老刘还有一个心愿——退休后到妻子工作的江苏无锡看一看,顺便去上海转一下。曹菊蓉默默地念到:“即便到时去了无锡,他还是会惦记家乡,惦记大山,他就是那样的一个人。”

1 2 共2页

编辑: 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人物

  • 用生命战“疫” 为党旗增辉

    刘永柏,男,汉族,四川江油人,1962年10月生,199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江油市马角镇前进村党支部书记。2月7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一线,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不幸去世。

  • “一枝春”装点春满园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一辆辆满载援助物资的货车,从长乐坪镇抵达武汉。车上的85吨土特产,是长乐坪镇17个村的村民肩挑背扛、跋山涉水送出山村的。

  • 忘不了,火神山医院封存的最后两小时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悄然回撤,留给武汉太多的温暖与感动。回顾奋战在武汉一线的战斗历程,他们百感交集,他们是为武汉拼过命的战士!

  • 战疫院长访谈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孙德俊:挑最重的担子 啃最硬的骨头

    来不及休整,孙德俊随即将工作重心转到入境患者的救治中。孙德俊是典型的专家型医院管理者,既任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院长,又是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常委,在国内呼吸病学领域有着很高的威望。在内蒙古118例境外输入病例中,3例为重型,1例为危重型。过山车似的病情变化,一度将输入的危重型患者推向死亡的边缘。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