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法官有个秘密,4年不曾对人讲起,直到去世那天-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这位法官有个秘密,4年不曾对人讲起,直到去世那天

苏航
2019-09-02 18:11:11  来源: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河南法官李庆军有个秘密,不曾对人讲起。

  在同事眼中,他的一些小习惯透出些许异样:不爱喝水,抽屉里的糕点越来越多,每个月会请一天假。

  同事不知道,这是李庆军为“守密”付出的代价。

  不喝水是因为病情需要严格控水,哪怕开庭说得舌头发僵,也只能漱漱口再把水吐掉。

  积攒下来的点心,原本该是早餐,早上六点做完腹膜透析后,他带着早点去单位,却总因工作匆匆塞进抽屉。

  每个月一次,李庆军坐上晚22时12分发车的K180次列车,在次日早6点16分抵达北京,查体结束后,再返回单位加班。

  2018年9月28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再也无法保守这个已经守了4年的秘密了。这一天上午,他因患尿毒症医治无效逝世,时年54岁。

  “男儿到死心如铁”

  在同事们的回忆里,李庆军一直健步向前。

  他的骤然离去,如进行曲戛然而止。

  52岁时,李庆军以民事专业考试全院第四名的成绩,通过员额制考试,那时他已确诊尿毒症两年,并患脑梗。

  在最后8个月,李庆军个人结案121件,是全庭办案最多的法官。这位法官的最后四年,只宜以七字名之:男儿到死心如铁。

  李庆军并不是什么由“特殊材料”制成的人。

  2008年7月,他因肢体肿胀时轻时重,在日记上写下“苦啊!心里苦啊!”的感叹。三年之后,他自述已经“有种比较明确清晰的预感:身体要出大事”。

  但是,痛苦与彷徨只会密封在日记里。第二天,李庆军又成了那个不向领导伸手,不向同事朋友伸手,不向当事人伸手的“三不法官”。

  常人不能理解的执着,源于常人不曾感受的热爱。

  他的妻子马凤实说“他太热爱法官这个职业了”,他的老同事周志刚说“他最看重的身份,是法官”,他自己也说“我一个农家子弟,能走出大山当上省高院的法官,多光荣多幸运啊!我就想好好办案”。

  对当事人,李庆军脾气温和;对朋友请托,李庆军坚守原则;对工作任务,李庆军任劳任怨,从无二话。

  当了25年法官后,李庆军对工作的热爱仍然白首如新。命运塑造了他,却已不能再改变他。

  “我不就是懂个法嘛”

  去年9月1日,是李庆军最后一次在单位加班。

  第二天,他做了换肾手术。同事卜发忠回忆:“请假的时候(他)根本没说要换肾,就是说要做一个小手术。”

  “手术以后,他就可以去想去的地方转转,可以大口大口喝水了。”妻子马凤实曾经这样跟李庆军畅想,他们都乐观而坚韧,却忽略了病魔的残忍。

  术后的第26天,因病情恶化,李庆军不幸离世。

  (图:李庆军病中照片。)

  离世后,家人找到李庆军连续记录了11年的日记。

  日记记录下了从2007年至2018年9月的时光,这些“病隙碎笔”,少部分是家事,少部分是“病历”,大约80%的内容都是工作。

  曾任李庆军法官助理的王卫霞记得,他曾办过一件农民工讨薪案,争议焦点只有3500元。因证据不足,农民工一二审均败诉。有合议庭成员建议驳回,李庆军不同意,“钱不多,从现有证据看,也没发现原判决有什么大的问题,但我们不能从心理上轻视这类案件,要让当事人打心眼里接受处理结果。”

  后来,在他的努力下,虽然维持了原判,但农民工心服口服。

  河南南阳的周光华老人,因土地和房屋使用权和一家企业打官司,每到执行阶段,对方都提出新的异议进行阻挠。案件分到李庆军手中后,他依法驳回了企业的再审申请。

  周光华还记得:“李法官说了,不管谁势力再大,我都依法办案。我胜诉了以后,这么多年我忘不了他。”

  李庆军出身农家,重乡情,但为案件说情打招呼的事,他从来不干。

  侯怀乐是李庆军的高中同学,有一次,他的亲戚在河南济源跟人打官司,想少赔点钱。他找到李庆军帮忙,没想到被断言拒绝。

  “庆军坚决地说,让我给济源法院打招呼,这是不行的,我可以给你分析一下案情。” 侯怀乐当时怎么都不理解,后来,才慢慢理解“老同学”内心的这份坚持。

  即使在手术后的监护期,李庆军也不让自己闲着。他一边挂着氧气袋透析输液,一边打电话给当事人讲解法律问题。

  他的妹妹李凤莲说:“我急得一圈一圈地转。到晚上我去探视,我哥就说,人家也是有事了想问我,你说我不就是懂个法嘛。”

  “再小的案件,对普通家庭来说都是天大的事,案件结果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司法公正的信心。”李庆军曾说。

  燃灯者们

  马凤实与李庆军一起生活20多年,却不知道他记了这么多日记。

  2014年5月18日,就一句话:“批出二十多件案件。”

  2014年10月17日:“上午在家休息,下午批出15件案件。把桌上堆积的案件批完。加班到7:30。”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坚守使命、敬业如初,这是优秀法官的共同承诺。如同李庆军一样,当必须在爱与放手间做出抉择时,他们选择化身“燃灯者”。

  上海高院副院长邹碧华是这样选择的。彼时,上海成为全国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地区之一,邹碧华正是改革的推进者。他为起草《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座谈15次,历经34稿;在他因病去世后,遗体告别仪式上,妻子懂他的心思,在他身边放下一本《要件审判九步法》。

  黑龙江高院执行局局长侯铁男是这样选择的。在“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关键时刻,他把别人睡觉、休息、过年的时间,都用在抓“老赖”上。工作部署会后,“你们回去抓紧落实,我歇一会儿,平静平静”成为他向世界的诀别。

  最高人民法院法官方金刚是这样选择的。因为率真和较真,他以“方二真”的绰号为人所知。哪怕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他也会拿出域外判决阅读。在离去的那个早上,方金刚曾对助理表示,当天要完成10个案子的合议,却在合议最后一个案子时,歪倒在办公室的椅子上。

  还有很多“燃灯者”的故事并不为人所知。

  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披露,自2018年向前回溯五年,85名法官积劳成疾或遭受暴力伤害因公牺牲;2016年来,仅在执行领域就有46名干警牺牲在工作岗位。

  每名优秀法官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

  李庆军、邹碧华、侯铁男、方金刚……

  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法治之路旁,应有属于这些英雄的纪念碑。纵然牺牲者的事迹少人知晓,在挚爱和责任、光荣和奉献的花环掩映中,他们与公平正义永世长存。

  对于法院干警,他们的精神是前进的“指南星”。从邹碧华到李庆军,从司法改革到执行攻坚,每位法官的人生,映射出司法不同的时代主题。随着司法与社会治理越发交融,几乎所有热点痛点,都会成为法官求解的司法难题。

  对于法官来说,这是使命铸成的舞台,更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解题思路哪里找?优秀法官的精神就是“指南星”——他们热爱审判岗位、尊崇法官职业,他们坚守使命、敬业如初。

  对于各级法院,他们的牺牲令人痛惜。讲奉献,讲担当,从不意味着鼓励不计一切的付出。恰恰相反,每名优秀法官都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我们期待当面接受他们的劝勉,而不只是追思先贤的事迹。我们钦佩“带病工作”的热情,但坚决反对“涸泽而渔”的态度。

  近年来,在最高法带领下,全国法院在关爱干警工作上取得了不少效果。科学的工作调度、完备的日常保健、多彩的文化建设,让法官们的身心健康得到改善。尽管如此,在繁重的工作压力下,让人惋惜的意外仍难以避免。政法机关应给予更多关心,让李庆军们的“秘密”无处可藏。

  逝者如斯夫,生者长已矣。

  回望李庆军们,他们当初受任法官时,就像履行了一种宣言:无论富贵贫穷,无论健康疾病,无论人生的顺境逆境,在法律最需要你的时候,你能不离不弃终身不离开直到永远吗?

  任凭世事变幻,你就是知道,有些人一定会做出肯定的承诺。

  (9月1日19:17分,央视新闻联播播出近4分钟的新闻,对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庆军的先进事迹进行报道。“坚守初心的模范法官”是新闻联播对李庆军的评价。)

编辑:柳阳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这个在国际上有点火的“鲁班工坊”说明了啥

    舆论常说,中国职业教育“技不如人”。所以,读此报道,倍感振奋。振奋之余,更为天津市深耕职业教育的创新理念和诸种举措叹服。

  • 中工时评:国有景区降价莫忽视“隐形门票”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有关部门将继续“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对此,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景区门票减免、淡季免费开放、演出门票打折等政策。

  • 中工时评:美国控枪背后:“枪杀人”还是“人杀人”?

    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统计,截至8月15日,全美今年已发生涉枪案件3万多起,死亡9000多人,伤1.8万多人。每次严重枪案发生后,要求加强控枪的呼声都会高涨,但最终收到的效果却非常有限。美国控枪难的背后其实有一个根本问题:究竟是“枪杀人”还是“人杀人”?

  • 中工时评:“摸鱼式加班”害员工也毁企业

    如今,不少职工都对“摸鱼式加班”有切肤之痛。明明过了下班时间没有工作要进行,但大家都不回家,而是在单位“摸鱼”耗时间,因为领导没走,谁走就显得自己“不够努力”。而小领导没走的原因,往往是大领导没走,小领导也要“摸鱼”装样子。最终,天色已晚,大家饥肠辘辘或者外卖果腹,面面相觑,就是不回家,谁先走谁输,任凭家人无奈等待。

人物

  • 这位法官有个秘密,4年不曾对人讲起,直到去世那天

    河南法官李庆军有个秘密,不曾对人讲起。在同事眼中,他的一些小习惯透出些许异样:不爱喝水,抽屉里的糕点越来越多,每个月会请一天假。同事不知道,这是李庆军为“守密”付出的代价。

  • 关于平凡,他有一个不平凡的回答

    在许多人眼里,全国模范法官、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原副庭长李庆军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人。竭力走出贫困在李庆军追悼会当天,一群群吊唁者从四面八方赶来,老家100多名村民自发聚集,面向省城方向深深地鞠躬,认识他的人、只有一面之缘的人、听说过他的人纷纷以各种形式表达怀念之情。

  • 70年“战斗”,三代“麻风病”医生的守护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高度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麻风病在绝大部分省份已基本消灭,全国现症麻风病患者从1949年的50万余人减少至3000余人。

  • 用无私廉洁诠释公平正义——追记“全国模范法官”李庆军

     距离李庆军同志突然离世快一年了,可每每忆起他,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些同事依然泣不成声;他的一些老同学依然忍不住悲声。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