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报道,今年全国各地高校申请升格、更名和转设的大幕已逐渐拉开。记者梳理公开资料后发现,自9月28日以来,广东、山东、上海、安徽以及河北等省市先后公示了申报升格、更名和转设的高校名单。之后,四川、广西等省区也相继发布了今年设置高等学校的有关公示。广西今年共有5所高校申请更名、升格或改制,其中两所高校申请更名为大学,两所高校申请升格为本科,另有一所高校申请改制成本科。
赞 “高校改名”顺应发展需要
玉 清
中国自近代有大学以来,在百余年时间里,学校改名现象其实一直没有断绝过。毕竟时代在不断向前,大学也在不断发展,改名也是顺应发展的一种必然。
当前我国最著名的几所大学,也曾有过改名的经历。比如20世纪初,当时的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如今已成为国内顶尖高等学府。此后,一批师范学院也陆续开始更名,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几经易名,成为如今的武汉大学;而今天的四川大学,也曾经历了多次改名和合并。最著名的是抗战期间,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组建而成的西南联合大学,虽然具有临时性质,但其“西南联大”学术重镇的招牌至今仍被传颂。
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高校也曾兴起过一股改名潮,很多学院都改名大学,教育部还主动催促一些知名学院更名。比如当时的“华中师范学院”本不想更名,但在教育部门编制的高校名录上,因为华师还是“学院”,因而排在了很多不知名的“大学”之后,影响到了招生,在教育部催促下,华中师范学院才改成了华中师范大学。
除此之外,高校改名也会对学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第一,“学院”更名为“大学”,为增加学科创造条件;第二,校名升格,常伴随着地方规划升级及大量的项目建设;第三,社会各界普遍认为,大学比学院“层次更高”,因此,改名对招生工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一个好大学,还得有一个好名字帮衬才行。高校改名,一方面是高校学科教育发展带来的必然变化,另一方面反过来也给学校进一步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何乐而不为?
弹 “校名升格”切忌有名无实
祝建波
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教学质量、设施配件、服务特色、科研水平等,与校名貌似并无太大关联。
国外有许多高校从未改过名,但并不影响其誉满全球,更不影响其培养一流人才。比如加州理工学院、麻省理工学院等。反观国内很多高校,都很热衷升格更名,每年几十家不说,有的高校甚至五年内连更三次名,如此频繁“脱胎换骨”,以至于毕业的校友都不知道母校究竟叫什么名字了。
正是在这种更名乱象之下,我们的许多大学的校名近似,甚至“简称”雷同,以至于一些大学的校名丧失了起码的名称区别功能,并衍生出各种校名纠纷。如此轰轰烈烈的大学“更名潮”,除了一大堆听上去“高大上”的校名外,并没有给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带来实质性的提升,这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面子工程”而已。
人们眼见的事实是,更名高校的科研教学综合实力并没有因此上去,反而是相当多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不断下滑。可见,校名档次高低是无法决定学生学习状况和毕业出路的,一些学校过分推崇校名更改,就有些难逃“掩人耳目”之嫌,其用意不外乎就是“扯大旗作虎皮”。
高等教育要追求的绝不只是校名的“高大上”,而是教学质量和科研实力的“高大上”。这需要每所高校明确自身定位,摒弃急功近利心态,潜心办学、用心开拓,让大学真正以其内涵招揽八方学子,而非以“校名”吸引世人眼球。
微议室2014-06-18 |
大学新生被称小妖精?2014-09-03 |
杨优明:我们是心灵上的近邻2015-12-04 |
复旦革新无须异地测试2016-04-12 |
让微信朋友圈保持点陌生感,如何?2016-06-22 |
转变“官”念2016-11-16 |
南方周末刊发年终长篇特稿:十八大以来这四年2016-12-26 |
携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行稳致远2017-05-15 |
飞机上玩手机没那么美好2017-09-25 |
隐私面单为用户满意度提升再做加法2017-10-3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