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9月5日有网友反映,用多个搜索引擎搜索“手持身份证照片”皆出现大量相关图片,人脸清晰,身份证等关键信息明白无误,不少网友担心“这么重要的信息就这么暴露,太危险”。记者发现,其中有弱势群体的求助信息,也有网店店主为取得消费者信任主动公布,还有人晒出的是欠债者信息。律师提醒,公民发现信息泄露后可向有关单位投诉举报。
A:无遗漏的实名制是关键
只有做到全面、严格、科学、无遗漏的实名制,方能从根源上切断诈骗信息的传播渠道以及诈骗者收取转移资金的路径。如不只是要求办理相关业务者持身份证件与经办人员拍照合影,还应在照片上签名捺指印,写明用途,否则就视为未达到实名制标准,不得开通相关业务。这样一来,哪怕“手持身份证照片”被泄露,对获取者也毫无价值,因为其即便将该照片PS后也无法冒名使用。(史洪举)
B:不能只关注一两个案例
许多掌握着公民个人信息的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虽然每每在公开场合表明自己对信息管理的严格,但在实际上,却也不见得会有多么重视,以至于在个人信息管理的源头就出现了疏漏。
种种的迹象都说明,如果在这个社会上,仅仅依靠公民的个体呼吁、依靠一两个案例教训,而不是依靠更为严格的法律制度落实,所有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真正入脑入心,就无法斩断伸向个人信息泄露带来利益的魔爪,群众就不会有真正心安的那一天。(徐志强)
C:网站职责责无旁贷
当前,各个网站、APP软件间的技术能力、防范意识等存在较大差距。
对此,网站或APP软件除了应适度合理收集公民个人信息外,还有必要从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加强重视,下大力气确保用户个人隐私不被泄露。我们期待各方能够联手推动一场保护手持身份证照片的“护照行动”,将已经被暴露于公开网络的公民手持身份证照片尽早销毁删除,也为今后的个人信息筑起高高的防火墙,解决广大网友的后顾之忧。(侯坤)
朱永华:检查与被检查何以演成“谍战剧”2015-01-06 |
刘 晓:车提档了,健康的汽车文化跟上了吗?2015-04-13 |
舒 锐:必须有多维办法保障记者“卧底权”2015-06-08 |
高考要“防”住的是底线公平失守2016-03-10 |
“手机随手拍”能否拍出法治文明新风?2016-05-13 |
“干部背干部”是给救灾添乱2016-06-23 |
百度云事件:网络安全岂能云里雾里?2016-08-10 |
准大学生受骗,新故事老套路2016-08-25 |
照片大面积泄密缘于管理失守2016-09-07 |
遏制手持身份证照片泄密须打组合拳2016-09-07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