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全国人大代表曹可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虚假的数据已经严重影响人们对一部好作品的评价,虚假的票房、点击率、收视率等,这些建立在造假基础上的大数据,损害了人们对一部好作品的评判。因此,今年两会上,他将提交书面建议,建议相关部门建立一个公平客观的文艺评价体系。
如今,收视率、点击率、票房乃至网站评分,无一不可作假,且乱象已存在多年。早在2012年,就有影视公司董事长爆料,“1年投5000万元就可以进收视率十强”;2016年,电影《叶问3》因票房作假被处罚,查明有3200万元的虚假票房,并有发行方5600万元自行认购的票房,其最终票房多少至今难以说清;今年年初,电视剧《孤芳不自赏》疑因为未支付网站评分的“水军”工资,遭到“水军”大规模网上讨薪,其真相也同样扑朔迷离。
“造假”在业内大概已不算什么新闻,相反,渐渐有从潜规则升格为明规则的趋势。有业内人士指出,如今的文艺作品是“10部里面9部刷”。可以预想的是,此风气长期蔓延,必然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效果:坚持操守或是匀不出经费造假的,渐渐被边缘化乃至驱逐出市场;同时,那些质量低劣的,反而可以指望造假来“妙手回春”。
遏制造假,要靠立法,这也是曹可凡作为人大代表提出这个议案的意义所在。近日,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确“偷漏瞒报票房”的惩戒措施,加大了惩处力度,情节特别严重的,将吊销影院执照,且5年内不得从事该项业务。新规是否能遏制住票房作假,还有待观察。据统计,2016年中国电视剧市场规模已达882亿元,电影票房达457亿元。市场规模巨大,造假手段也让人眼花缭乱,这需要法律条文的细化及执行力的落地,以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遏制数据造假的另一方面,是要丰富评价渠道,运用社会力量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这正如影响较大的影视作品评价网站豆瓣,其多年来不断修改评价规则,不断强化监督机制,如今已成为较有公信力的评分网站。包括豆瓣在内的一些评分网站启示我们,在文艺作品百舸争流的同时,评价机制也应当百花齐放,形成既相互独立又可以交叉验证的评价体系。
磨刀石本身不能切东西,却能使铁器锋利。票房、收视率、点击率、评分等数据,就是影视产业发展的磨刀石,它们坏了,产业看起来再红火,也不过是镜花水月的幻象。因此,治理数据造假,当提到和制造影视作品本身同等重要的高度。
董碧辉:别让星星之火,灼伤了自己的文化自信2014-02-27 |
一周看点(第223期)2014-03-14 |
官员房产登记能否发挥反腐效力?2014-03-24 |
邓海建:海外游学不能沦为“到此一游”2014-07-17 |
把准养老公平时代的改革脉搏2014-12-26 |
刘丽丹:《侯天明的梦》告诉了我们什么?2015-06-16 |
罗定坤:别让中小学劳技课形同虚设2015-09-17 |
大 地:民谣回流注重批判和自我表达2015-10-20 |
天价鱼纠纷背后的旅游业纠结2016-02-18 |
挤一挤“网络排行榜”里的“虚假水分”2016-05-20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