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全省文物工作会议今天召开。这是广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今年全省文化工作的重头戏。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文物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在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如火如荼,文物保护工作硕果累累,外界对广东“文化沙漠”的刻板印象被慢慢瓦解。面对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巨大压力,广东社会各界对文化遗产保护日益重视。以一颗“敝帚自珍”之心对岭南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合理利用,不仅关乎广东“文化自信”的问题,亦关乎经济发达的广东如何彰显文化软实力的问题。
广东不是文博资源大省,但是近年来在全国文博界却频频大放光彩。首先,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发源地,近些年广东的水下考古发现举世瞩目,“南海I号”整体打捞及保护项目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都具有里程碑意义,“南澳I号”的发掘同样吸引了国内外业界和大众的眼光。其次,深圳咸头岭遗址、高明古椰贝丘遗址、郁南磨刀山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等史前文化遗址,相继获得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今年以来,广东着力擦亮“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的“金色名片”,力争广州、江门、阳江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史迹2018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通过先进的考古技术和考古理念,广东正以后来者居上的姿态,在海上丝路、史前考古等领域,展示出与众不同的文物魅力。
作为岭南文化的中心地,广东文化多元,海洋文化、商业文化与广府、潮汕、客家等本土传统文化融合形成独具岭南风格的建筑遗产,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精巧绝伦。广东也是我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是革命文物大省。广东还是全国第一侨乡,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世界记忆遗产侨批等涉侨文物家喻户晓。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岭南文化拥有不可比拟的文物资源优势,焕发着新的时代光彩。
“十三五”时期,将是广东文物事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广东将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工作思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严格遵循文物保护规律,妥善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文物保护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文物保护之外还要合理利用,以惠及民生。
文物工作的根本目的是惠及民生,让优秀传统文化重焕光彩,滋养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们。投资8亿多元、坐落在珠江新城CBD的广东省博新馆,成为全国第一家“玩转”微信的博物馆。今年首次进行公测的“指尖粤博”智能导览APP,观众只要轻轻挑动指尖,就能浏览到网上一系列虚拟展览。粤博参观人数2014年已经达到135.75万,每日入馆平均数达4500人。文物工作最终的目的是让民众享有更充分的文化民生,让每个人重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获得文化自信,进而吸引全社会力量共同投身到文物工作之中。力争到2020年,建立起相对完善、富有岭南特色的文物保护体系和利用模式,最终让优秀岭南文化大放异彩。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