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知网涨价惹众怒的真问题
王琳
//m.auribault.com 2016-06-23 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 更多

知网不是不可以涨价,只是涨价要实现学术传播公益性与数据平台盈利性的平衡。这种平衡当来自于学术发表生态的整体改善,以及作者话语权的正常回归

  今年3月以来,有关学术数据库提供商中国知网涨价,包括北京大学等多家高校图书馆用不起知网的消息不断见诸报端。更有律师质疑知网涉嫌垄断,触碰了《反垄断法》高压线。

  说到垄断,也许知网会强烈抗议。中国又不是只有知网一家学术数据库,同行还有万方、维普等,尽管这几家数据提供商的覆盖率远比知网要低。最新数据显示,知网收录的国内学术期刊已多达8149种,全文文献总量45921420篇,有着绝对优势。如果有竞争,仍形成了垄断,恐怕那就得问:为什么竞争会失效?

  跳出学术数据库这个平台来看,知识涨价没什么可指责的。猪肉在涨,房价在涨,人力成本也在涨,知网当然也可以涨。一直以来,著作权人的稿酬之低备受指责。现在下载文章的费用涨了,不正是解决之道吗?

  问题就在这里,知网是涨价了,但这一涨价,只是平台的涨价,作者并未享受到或至少没有享受到同等的涨价红利。在这场平台与买方的价格博弈中,作者几无话语权可言。一个颇显黑色幽默的现实是:就算是作者本人在知网下载自己的文章,一样要付费,也一样要承受下载费用的上涨。

  也许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作者不将其文章授权给知网,知网的数据优势不就自然失去了么!这样的反问,颇似晋惠王那句著名的反问——“何不食肉??”因为我国的学术成果发表市场远未成熟,如果说有的话,对于期刊和作者的关系而言,多数表现为反向市场。作者要发表论文,得先向一些期刊缴纳“版面费”,或只能得到极为微薄的稿酬。而多数期刊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往往会以格式条款与作者约定,投稿既视为本刊有权刊用、同时知网有权收录。

  在“僧多粥少”的学术期刊生态圈内,作者为了发表而无力要价。所以说,知网的涨价,与知识的涨价并无必然的关联。知网的涨价,也不会激发学术期刊稿酬的提高。或许这才是知网涨价惹众怒的真正原因。

  化解之道,当然不是要求知网能够基于道德自觉迷途知返。道德必不可少,但如果道德在利益的让渡上无往不利,还要市场竞争和行政监管干什么。知网不是不可以涨价,只是涨价要实现学术传播公益性与数据平台盈利性的平衡。这种平衡当来自于学术发表生态的整体改善,以及作者话语权的正常回归。

  一个路径或许就在这两年大热的“互联网+”之中。知网等学术数据库收录的文章数据的确可观,但也有大量学术垃圾充斥其中。即使同一本期刊上的文章,有时也良莠不齐。学术数据库适逢其时,有义务也有社会责任利用大数据和用户检索等功能,重建学术评价机制,让真正的知识价值在用户的认同中产生,让作者也能从下载量中共享到应有的利益。这在技术上,早已不是难题。

  (作者系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