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唬人的“山寨”大师何以横行
顾星欣
//m.auribault.com 2016-05-24 来源: 新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民政部最近陆续公布了六批“山寨社团”名单,全国共有600家左右的社团上了“黑榜”。值得关注的是,这几批山寨社团当中,摄影、书画等艺术类社团成了重灾区。这些山寨文艺社团多数都冠以“中国”“中华”“全国”等国字头字样,与国内合法登记的社团名称相近甚至相同,很能混淆视听。这些年来,山寨文艺社团渐有大行其道之势,它们的生存土壤何在?揭开它们的“画皮”后,暴露出的各种文艺圈丑陋现象,让人触目惊心。

  “高大上”的名头,是这些山寨文艺社团招摇撞骗的利器。例如:中国书画家交流协会、华人国际书画名家协会、中国国家书法家协会、中国国家美术家协会、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协会……甚至还有好几家将军、部长书画院,听上去相当权威,谁能想到它们“来路不明”呢?而且,通过巧妙包装,这些山寨协会常常也拐弯抹角地与正式协会搭上关系,让人一不小心就会中招。

  与正式协会相比,山寨协会的身份山寨在哪?简言之,这些协会(学会、联合会)未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有不少还是“离岸社团”:利用境内外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的差异,在登记条件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如此大费周章地逃避监管,图的是什么呢?

  其实,揭开它们高大上的“画皮”,一条条犬牙交错的灰色利益链,立刻浮出水面:敛财是最终目的。例如,想成为这些协会的会员,必须缴纳不菲的会员费;如果想获得这些社团颁发的各类头衔、职务,更需要贡献不小的钱财;评奖很轻松,只要你交钱、交作品,一张证书或者获奖证明很快就可以寄到你手上,当然这一切也不会免费。这个过程当中,少则数千元,动辄数万元,一切都是明码标价。

  拜这些山寨社团所赐,这些年文艺圈变得无比热闹。不少文艺人士掏出的名片,常常是一连串头衔:秘书长、副会长、理事长、名誉理事、书法大师、工艺大师……有不少头衔就是这类山寨社团颁发。除此以外,“国际文化名人评选”、“中国艺术大师”以及各类“国际大展”的评选,熙熙攘攘,此起彼伏,当然,你只需要花钱就可以参赛、获奖。有些山寨社团甚至放言,可以帮你运作画展去人民大会堂或者卢浮宫参展,听上去十分神通广大,其实却又是隐藏各种猫腻。

  “李逵”和“李鬼”其实并不难揭穿。除了一些不明真相的人士出于无知被忽悠之外,大多数行内人士对于这类山寨社团可谓心知肚明。但有不少人,却偏偏心甘情愿上当、掏钱,凭借着各种造谣撞骗的身份,大摇大摆地穿梭于各场艺术活动,风光无限。为什么呢?因为这样的身份好用、管用,能“唬人”。

  当下,我们的艺术评价体系单一,“身份论”大行其道。评价一件艺术品时,相对于作品本身,很多人更关注的是作者的头衔、身份和名气。在艺术市场上,国家级协会会员的身价高于省级会员,省级会员又高于市级会员,常常都有具体的价目表。一旦拥有某某协会主席、秘书长等职位,获奖自然不在话下,作品的身价也能扶摇直上。可是退休卸位后,其作品价格则常常一落千丈,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种畸形的评价体系,造成了一些书画家纷纷追逐“位置”。此前媒体报道,甘肃省书协设副主席21人,陕西省书协副主席最多时一度达到34人。乱象背后,是巨大的利益寻租空间,山寨社团对此自然不会放过。

  容纳山寨文艺社团滋生的土壤,就是这种艺术与利益挂钩的“名利至上论”。而与之相结合的,就是“艺术江湖”的浮躁之风。当今的艺术界盛行拉关系、结帮派,各家山寨社团正好利用这种心态,从中做掮客,组织各类展览、展演、评奖,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江湖”,你吹我捧,瓜分利益。我们说思想是艺术的灵魂,当艺术家热衷于在展览、开幕式、酒桌上埋头研究“人情社会学”时,这样的艺术生态圈又怎么能出好作品呢?

  除痈当用快刀。面对山寨文艺社团这样的寄生毒瘤,必须尽快健全社会监管。但治标还需治本,山寨背后的产生机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文艺界本身的肌体抵抗力太弱,种种不正之风于是乘虚而入。跟“山寨社团”这种身份造假如影随形的,常常是作品造假、艺术造假,其背后,乃是文艺品格的缺失与文艺思想的匮乏。“山寨”横行,艺术与金钱沆瀣一气,对艺术肌理是一种深度戕害。

  艺术不是靠名头唬人的。艺术道路没有捷径,滥竽充数必定速朽。浮躁的泡沫总会退去,理性总会回归。希望若干年后,当我们回望这个时代时,除了遍地的“名人”“大师”“专家”,还有更多被历史记住的作品。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