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5月18日,这个在民间被视为“我要发”的聚财“吉日”,其实是颇具文化含金量的“国际博物馆日”。今年节日来临之际,各地的博物馆或免费开放,或举行活动,仅17日一天,北京就一口气开了5个展览,纷呈的亮点为公众生活注入了不少新元素。
“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当年,康有为将建设博物馆视为变革要务。当下,中国改革发展成果世所瞩目,如何倚靠厚重的文化优势来提升软实力,提升国民素质?肩负传承文明薪火重任的博物馆,责无旁贷。身处信息爆炸、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心理压力与日俱增,安静矗立的博物馆就像一位满腹经纶的智者,引导参观者静下心来,向历史致礼、对文化鞠躬,在潜移默化中卸下偏激与盲目,获得知识的增长、心灵的滋养。从这样的意义上说,用好博物馆这座“神奇的殿堂”,不仅个人受益,社会也将收获满满正能量。
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这个以往阳春白雪的“象牙塔”,目前正越来越多地走入寻常百姓家。但与此同时,一些现实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有的地方,博物馆建得美轮美奂,气宇轩昂,但往往陷入轰轰烈烈“建”、热热闹闹“开”、冷冷清清“守”,甚至无声无息“关”的怪圈。究其根源,就是没有把博物馆真正当做一种文化教育资源来看待,而是作为一项政绩工程、面子工程来夸耀,或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商业项目来开发。要么热衷搞花样繁复的各种活动,忽视对藏品本身的悉心研究;要么只求得过且过,只要有公共经费支持,管他观众多寡。这无疑提醒我们,在明确博物馆的功能定位上,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面对人们空前旺盛的文化需求,博物馆需要走出寂寞,但切不可因为走下绣楼就忘了“大家闺秀”应有的矜持。近来,电视节目“跑男”选杭州博物馆做拍摄地,几位明星嬉闹的场面让不少观众批评。南京博物馆馆长把国宝级建筑大成殿免费借给一个地产商开发布会,引发舆论质疑。诚然,人们可以看到这些博物馆主动求变、寻求发展的努力,可其追捧资本逻辑、丢失文化原则的虚浮同样直戳人心。对博物馆而言,文化传承的责任始终是第一位,面对名利企图、商业诱惑,需要保持一份出于文化的自尊。毕竟,一个如同“菜市场”般闹腾的博物馆,和一个冷清孤寂的博物馆,从其价值发挥上,有多少区别呢?
对于为什么要去博物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一个普遍共识是,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也在无形中涵养着科学、理性、平和的心态。而这,正是一个社会向更高文明水平迈进所应有的精神风貌。
陈 原:声誉也是传播力2014-05-29 |
柳 森:是什么造就了“一个人的寂寞”2014-06-23 |
李昌禹:要存古,更要出新2014-08-11 |
汪代华:年终奖发放别太“奇葩”2015-02-02 |
王 洪:让博物馆进入“暑期模式”2015-07-09 |
沈 栖:有感于故宫的承诺2015-11-04 |
黄 啸:胡彦斌演美剧角色不奇葩就行2015-11-13 |
假如日本游客“躺枪”我们乐不乐2016-03-11 |
什么阻碍了博物馆文创的发展2016-05-06 |
博物馆:走出寂寞也需矜持2016-05-18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