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低俗语不仅污染语言,而且危害社会生态
低俗语泛滥,直接冲击语言生态。最直接的表现是对语文和语文教育的冲击。低俗语要避俗,就必须假他字或他词以行其低俗之实,这种假借行为时间久了、应用多了,假借字和假借词便被无辜地赋予了低俗的语义,这时候就需要重新假借。原本中性的词语因假借行为而变成低俗词的如“日”“鸟”皆属此类——这就是语言污染。我们日常生活使用的汉字大约3500个左右,低俗语借用污染了一部分字,就需要重新使用另一个字来避俗。中性的“草”敏感了,低俗语又开始污染古源性的“?”“屮”等。如此污染下去,不仅会给我们的语言生活带来无尽的文字记忆负担,还有可能使我们陷入失语的窘境。语言污染还给语文辞典编纂带来麻烦。辞典编纂者面对低俗词或这些被污染的词语时,需要考虑是否要收录这些词,收录了这些词还需要考虑那些被污染的词语是否需要解释假借义,等等。
低俗语不仅冲击语言生态,还间接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造成危害。言语是冲突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化解冲突的重要手段。言语冲突有不同的层次,有理性争辩,也有低俗谩骂。大量攻击性、诋毁性词语的存在容易将理性争辩引入低俗谩骂的歧途。如果说网络上的低俗语谩骂引发的还是言语冲突的话,那低俗语生活化的结果就不仅是语言冲突,而且是行为冲突了:生活当中由谩骂引发的个体斗殴不胜枚举,比如体育活动中用低俗语攻击对手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就屡见不鲜。
低俗语的存在有其社会基础,也有其使用的语域和语境。网络的迅猛发展使原来的言论私域变成了公共空间,经网络放大的声音不仅有民意,还有恶意中伤、肆意诋毁的低俗语。偶发的个体事件被拿来丑化、符号化一个职业群体,“叫兽”“医牲”等低俗语人为地制造了社会阶层和职业的对立,渲染警民、师生、医患矛盾,聚集社会戾气,激化社会矛盾,冲击人际互信之堤防,其社会危害不可视而不见。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一个民族,无论其文化如何创新、语言如何变异,优秀的传统文化依然需要继承。和气文雅、谦逊有礼,是语言交际文化的核心。低俗语割裂民族文化传承、背离听者感受,充斥性别歧视和语言暴力,其内涵是赤裸裸的本能性欲望,从形式到内容都有悖于传统语言文化的价值追求。有学者曾称语言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如此,低俗语就是笼罩在精神家园上空的雾霾。
自然界本就有雾有霾,雾霾偶发,可视为大自然五彩样态中的一种;语言本就有雅有俗,雅俗共赏,方显现出语言的洋洋大观。雾霾横行,人类会自觉反思其成因,探索其治理之方;语言生态系统也一样,当低俗语泛滥于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时,我们同样应加以重视与疏导,维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陈鹏飞,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樊良树:说“霾”2013-01-16 |
詹 勇:在群众中激扬理论“活的生命”2013-08-20 |
刘晶瑶:年度汉字是观察民生之盼的窗口2013-12-25 |
秦 川:“网言网语”别把低俗当个性2015-06-05 |
徐文秀:学会用“易于理解的语言”2015-06-09 |
不能听任网络詈词“绞杀”汉语之美2015-09-15 |
李世伟:网络语言要“通俗”不要“低俗”2015-10-16 |
霍计武:“堵疏结合”促秸秆变绿色能源2015-10-20 |
李景端:低俗语言非治不可2015-10-22 |
何 勇:官微接地气不能只靠卖萌2015-11-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