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文体-正文
王太川:《弟子规》是不是一个好读本
//m.auribault.com2015-04-01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最近这些天,一家门户网站上关于《弟子规》该不该读、它到底是经典还是大毒草的争论煞是热闹。不过,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疏失,四位参与者中,有三位对《弟子规》主要是持批判态度,取赞同立场的只有一位。这与“争论”多少有些名实不符,观点的不平衡、赞弱弹强的几乎一边倒格局,很容易诱导不明就里的读者得出“《弟子规》不是什么好东西”的断论。

  《弟子规》是不是一个好的开童蒙读本?让我们先来看看反对者怎么说。梳理一下这些批评意见,大致集中在:1、不能强制要求孩子学习;2、有零星营养,但绝对弊大于利;3、愚民,充斥太多意识形态,只对普通人要求忠孝节义;4、选择很多,不必将其奉为圭臬。

  这些意见貌似有理,实则大多又让人感觉牵强或者似是而非。或许是我孤陋寡闻,每天关注新闻,迄今为止却不曾听说有哪所小学校在强迫而非倡导孩子们读《弟子规》。反而是每每接孩子放学,听到小学生们齐声背诵着“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走出校门的时候,那一缕国学复兴、道统延续的希望的亮光,总会在我心头微微燃起。是的,我愿意,并且早在入学之前就已经让小儿背会了《弟子规》。不但背,还践行之。顺道要说明的是,孩子所在学校倡诵《弟子规》,没有任何背不会就要如何如何的强制手段。

  好,既不知则不说也罢,让我们再来看看其他。

  《弟子规》“是不健康的垃圾食品,可能有零星营养,但对儿童来说,绝对弊大于利”,这一观点是从何谈起呢?我们知道,《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考为清人李毓秀所作,后经编改为现名,始才广为流传。但李毓秀之作《训蒙文》,并非凭空发挥,不过是对《论语·学而第一》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分章节的进一步阐发而已。倘若视其为垃圾,事实上等于宣告:孔子并不是什么“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不承认其华夏文明最伟大缔造者的地位。果真狂妄如斯,我竟无以驳之。

  又如果,批评者的本意,并不是要反对孔子的原话,只是置喙李氏的发挥,那么不用我来列举,劳请各位自己去读一读《弟子规》。这本清朝版的“小学生守则”对儿童到底弊大还是利大,是否比现今通行的《小学生行为守则》要更胜一筹,我相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反正通览全文,我是看不出“弊”在哪里。

  《弟子规》是不是在愚民,“和大多数的传统文化一样要求底层人民做好人却对高层豁免”?并充斥着太多意识形态?论者此语的无知,着实令人感到震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臺是皆以修身为本”,这是《大学》里的论断;“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这是《老子》里的教诲;“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是《孟子》里的警策——“大多数的传统文化”,不仅没有对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豁免”,反而是不厌其烦谆谆告诫。在传统文化那里,从“人”出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不论达官显贵抑或布衣荆钗,殊无二途。

  至于“充斥太多意识形态”一说,大概是指统治者欲借此弄民于股掌吧,同样依循上述,此说也便不攻自破。非要说《弟子规》内里有什么意识形态,那也不外乎仁、义、礼、智、信而已。

  我没有见谁把《弟子规》奉为唯一圭臬,严格意义上,它甚至连经典也算不上,不过是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一道,为引人弟子登堂入室的一个“小学”入门之阶。论者非要这么定义,那是将儒教大大地矮化了。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