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幼教也需讲扬弃
张 烁
//m.auribault.com 2017-11-02 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陪孩子参加幼教机构活动,一进门孩子便喊怕,我也被浓重的万圣节氛围吓了一跳:有点恐怖的南瓜灯,点缀气氛的骷髅头和白色幽灵……活动开始了,是讲故事。老师戴着精心设计的尖尖魔法帽,语气温柔地翻开国外绘本:“今天,我们来讲《万圣节的大南瓜》。”

  故事是国外版的“拔萝卜”。“幽灵叔叔弯下腰,想把大南瓜从藤上摘下来……就在这时,来了一个吸血鬼叔叔。南瓜还是没有摘下来,这时,来了一个木乃伊爷爷……”许是觉得用词刺耳,老师好心“修饰”了一下,把这些妖魔鬼怪变成孩子们能理解的“叔叔”“爷爷”。然而,看着围坐一桌的两三岁孩子,一个个稚嫩天真、似懂非懂的样子,家长感觉好不到哪儿去。别的不说,生怕好奇心强的孩子待会让我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外国节日可不可过?在世界成为“地球村”的当下,文化的流动、融通成为大势所趋。在舶来的诸多西方节日中,“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已然成功“靠岸”,这些节日褪去原来的宗教色彩,或多或少受到商业目的裹挟,以购物、促销、狂欢、娱乐为表现形式,成为一种本土化的新节日,受到不少年轻人喜欢和追捧。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却淡出人们视野,引发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

  说起来,“洋节”并不可怕,关键是什么节、怎么过、让谁过。即使万圣节也有可取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教机构特别是打着“双语”“英语”招牌的地方,都需要把万圣节当成必过之节。万圣节源自宗教,可以通俗理解为西方的“鬼节”,与我国的中元节相仿。这样的节日,显然不适合低龄儿童。当然,讲究一点的幼教机构,让孩子们雕刻个南瓜灯、玩一下角色扮演无可厚非,可如果骷髅、幽灵、木乃伊齐上阵,恐怕总有些不太对劲。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汲取外来文化之精华,十分必要。但对待文化舶来,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股脑照搬。至少作为家长,我不想再次听到“木乃伊爷爷”。

  增强文化自信,恐怕也要从娃娃抓起。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