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陪孩子参加幼教机构活动,一进门孩子便喊怕,我也被浓重的万圣节氛围吓了一跳:有点恐怖的南瓜灯,点缀气氛的骷髅头和白色幽灵……活动开始了,是讲故事。老师戴着精心设计的尖尖魔法帽,语气温柔地翻开国外绘本:“今天,我们来讲《万圣节的大南瓜》。”
故事是国外版的“拔萝卜”。“幽灵叔叔弯下腰,想把大南瓜从藤上摘下来……就在这时,来了一个吸血鬼叔叔。南瓜还是没有摘下来,这时,来了一个木乃伊爷爷……”许是觉得用词刺耳,老师好心“修饰”了一下,把这些妖魔鬼怪变成孩子们能理解的“叔叔”“爷爷”。然而,看着围坐一桌的两三岁孩子,一个个稚嫩天真、似懂非懂的样子,家长感觉好不到哪儿去。别的不说,生怕好奇心强的孩子待会让我解释什么是“木乃伊”。
外国节日可不可过?在世界成为“地球村”的当下,文化的流动、融通成为大势所趋。在舶来的诸多西方节日中,“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已然成功“靠岸”,这些节日褪去原来的宗教色彩,或多或少受到商业目的裹挟,以购物、促销、狂欢、娱乐为表现形式,成为一种本土化的新节日,受到不少年轻人喜欢和追捧。与此同时,我们的一些传统节日却淡出人们视野,引发不少有识之士的担忧。
说起来,“洋节”并不可怕,关键是什么节、怎么过、让谁过。即使万圣节也有可取之处,但这并不意味着,幼教机构特别是打着“双语”“英语”招牌的地方,都需要把万圣节当成必过之节。万圣节源自宗教,可以通俗理解为西方的“鬼节”,与我国的中元节相仿。这样的节日,显然不适合低龄儿童。当然,讲究一点的幼教机构,让孩子们雕刻个南瓜灯、玩一下角色扮演无可厚非,可如果骷髅、幽灵、木乃伊齐上阵,恐怕总有些不太对劲。
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中汲取外来文化之精华,十分必要。但对待文化舶来,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采取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能一股脑照搬。至少作为家长,我不想再次听到“木乃伊爷爷”。
增强文化自信,恐怕也要从娃娃抓起。
科教时评:幼升小究竟应该“衔接”什么2014-02-28 |
幼升小究竟应该“衔接”什么2014-02-28 |
长沙晚报:“黑幼儿园”频现,根源何在2014-04-22 |
张玉胜:“黑园”频现拷问幼教资源短缺2014-04-22 |
张玉胜:“黑幼儿园”频现根源何在2014-04-23 |
校园岂能是商品卖场2014-06-30 |
新闻观察:遏制“幼教小学化”须破“抢跑”...2014-11-19 |
遏制“幼教小学化”须破“抢跑”心态2014-11-19 |
李 杏:何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2014-11-18 |
张西流:“迎检拒差生”折射幼教功利化2015-12-0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