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职称外语考试“改革观望症”要治
李壹观
//m.auribault.com 2016-11-24 来源: 京华时报
分享到: 更多

  职称外语考试改革之所以“推而不动”“落而不实”,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配套滞后,过渡期存在政策“空白”。因此,改革不是简单的“废”,还要有条不紊的“立”。

  “改革了,以后评职称不再需要外语。”今年3月,《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出台,有关“对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不作统一要求”等规定,让不少企事业单位人员感到兴奋。然而,半年多时间过去了,各地职称外语考试改革却未能如公众期望的那样一帆风顺,除了部分省份破冰,多数地区和单位都还在观望。何去何从,仍待解答。

  “取消”还是“规范”?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争议还在继续。毋庸置疑,这一设立20多年的考试制度,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提高职工综合素质、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等。但是,随着国民受教育程度和外语水平的整体提升,以及这一考试不断出现的种种弊端,如今改革已是势在必行。问题是,如何改、怎么落地,成为顶层设计和地方实践的关键。

  整体来看,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进度处在中央提倡与地方落实、地方鼓励与单位徘徊之间的“双脱轨”状态。其一,根据《意见》,职称外语考试不再是“硬杠杠”,评审的权限也要下放,多数地方对此却未置可否;其二,地方改革没有带动单位改革,有些行业、单位没有出台具体实施办法。从纵向和横向两个角度来说,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落实也并非明确“用人主体”的主导作用这样简单,还需要有细化的配套举措。

  由此看,这项改革之所以“推而不动”“落而不实”,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配套滞后,过渡期存在政策“空白”。一方面,中央明确了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原则,但如何落实需要结合本地、本单位、本行业的实际需要来科学论证、明细方案;另一方面,在改革过程中,如果没有同步制定与现实相符的评价体系,管理人才、引导人才就容易留下政策空白。换言之,改革不是简单的“废”,还要有条不紊的“立”。只有建立起新机制、新规则才能补上政策缝隙,这就要求改革主体要有系统思维,统筹兼顾。

  更重要的是,职称外语考试改革作为微观层面的机制革新,映照的是人才发展体制的变革。也就是说,各级地方如何与中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顶层设计相衔接,是这一“改革观望症”背后的深层问题。既不能中央“大刀阔斧”,地方“磨磨蹭蹭”,也不能地方“先试点”,中央“一刀切”。相较而言,一些地方在近些年扩大职称外语免考范围,也是在发挥地方改革积极性上迈出的重要一步。面对深化改革,地方政府不能有管理的简单化思维,要么僵硬地生套中央政策,要么只顾自己行政便利而停滞不动。改革的确有现实复杂性和各种束缚,与其犹豫摇摆,不如探索尝试。

  “千呼万唤始出来,职称外语要动真”。实际上,包括职称外语考试改革在内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政方针既定,也已进入施工高峰期。要保证中央改革的决心落地、方案落地,就要发挥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地方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由此,地方既不能成为“中间一公里”的中梗阻,也不能成为“最后一公里”的绊脚石,而是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深化改革,如此才能走远、走稳、走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