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所谓的高端培训只是教育投资“竞赛”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背后突出了功利,透出了虚荣,显出了浮躁,更加背离了教育的本真。
“培养3至8岁孩子未来领导力,使其具备领导者必备的领导力和竞争力。”这是广州东风路一家培训机构外墙上贴出的标语。工作人员介绍说,他们招收3至12岁的孩子,一周1至2次课程,每年学费5万元。
虽然“辣眼睛”,但你真的没有看错!近年来,一些儿童皇家马术、儿童高尔夫暑期夏令营等高端培训项目在各地兴起、疯狂生长。其学费动辄数万元,宣传听着很“唬人”,看似“高调奢华有内涵”,但又让人觉得哪里不对。
哪里不对呢?开门迎客,正常消费,“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倒也无可厚非;让孩子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或许也能有所收获。但考虑过弊端吗?有家长玩命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却不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有家长砸钱包装孩子的“贵族范”,却从不考虑孩子的意愿——暑假变成了第三学期,童年脱离了简单、快乐的本意。而教育规律已经证明,过早教育会扼杀孩子的兴趣,不仅学无所获,还可能导致厌学情绪;过度培训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甚至贻误终生。所以,这是爱孩子还是坑娃?
在高端培训的背后,我们时常看到家长急功近利的身影。有人望子成龙,狠心“抢跑”;有的盲目跟风,生怕落后吃亏;还有的纯粹为了突显尊贵、显摆“身份”,觉得发个朋友圈都倍儿有面子……对他们而言,所谓的高端培训只是教育投资“竞赛”的一种表现形式,其背后突出了功利,透出了虚荣,显出了浮躁,更加背离了教育的本真。关键是这种比拼,不仅涉及自己,更会带动更多家长的焦虑——看着“别人家的孩子”更快、更高、更强,谁能永远淡定?
当然,除了急功近利,还有另一些人的利欲熏心。高端培训、“天价”培训火爆,背后往往有强力的推手。一些培训机构抓住家长的心理大肆宣传,刻意制造恐慌情绪趁机牟利,让消费者不甘人后、纷至沓来,赚得盆满钵满。很多课程以“高端”“贵族”为噱头,含金量却严重不够,有的甚至连孩子安全都无法保障。根据《2016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教育培训服务投诉已增至2626起,其中虚假宣传、坑蒙拐骗、霸王条款等问题突出,而所谓的“高端”“精英”培训市场更是一池浑水。
怎么办呢?当然要给家长“泼冷水”。很多人都知道,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陪伴、呵护、引导,但不需要一味地溺爱、过多地干预,更不需要越俎代庖式的人生规划。道理心知肚明,但在“实践”中仍需长期引导。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要进一步“亮剑”,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约束,加大对不合格机构的查处力度,通过规范、整治,净化市场环境,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滕朝阳:“骂”市长能促进雾霾治理吗2014-11-24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2014-12-23 |
别让“暑期班”挤占孩子假期2015-07-17 |
职业教育不热学徒制难红2015-08-26 |
连海平:“试题雷同”该不该让考生埋单2015-12-14 |
穿尿不湿的宝宝没必要进任何培训班2016-03-18 |
超前培训2016-03-18 |
“名媛”培训不过是“东施效颦”2016-06-12 |
“速成名媛”不过是一场商业喧嚣2016-06-13 |
打员工屁股,一场合谋的“培驯”课程2016-06-2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