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据报道,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正研究制定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和配套政策,拟于今年启动新一轮建设。教育部称,将“985工程”“211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特色重点学科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统一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双一流”建设的评审标准和资金分布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像以前一样向确定的一所高校拨款。会更注重学科建设,同时在遴选上,会有滚动淘汰的机制加入。(6月30日中国网)
我们不否认“985工程”“211工程”等项目之前取得的成就,这些项目的产生和发展也确实是时代所需。在过去的背景下,急迫需要一批重点高校发展起来,给高等教育树立典范,进而去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现实中,经过这些年的建设发展,“985工程”“211工程”等项目也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但其发展到今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很多现实弊端也显露出来,存在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等问题,迫切需要加强资源整合,创新实施方式。显然,这些项目如果继续死守而不去寻求革新,只会加剧乱象,无法满足高等教育更强劲、更科学发展的需求。而“双一流”建设则是改变现状的一个较好构想,更符合现实也切合时代要求,其也可以看成“985工程”“211工程”等项目的革新与重生,是目前情况下我国大学建设的正确打开方式。
“双一流”建设首先要打破的就是长期以来形成的“身份固化”。过去,政府的投入过于集中在两大工程的相关高校,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不利于高校的平等合理竞争,甚至形成身份固化、身份歧视,严重阻碍了其他高校的实际发展。
而双一流建设,则显得更加开放和包容,拆除了之前的壁垒,没有了明显的等级区别。而且在评审标准和资金分布方面都会有新的机制,不会过于集中某些高校,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学科建设,并加入了滚动淘汰的机制。这样拿高校学科实力说话,会让政府的资金和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高校,逐渐缓解高校歧视和不平等对待的情况,也给急功近利、充满浮躁的办学风气打了个镇静剂,有助于改变社会对高校的一些偏见和误解。
这样看来,“双一流”建设更像是引入了动态竞争机制,给所有高校一定程度上的合理和平等的竞争环境。高校就可以甩开以前的包袱,站在同一起点,有助于调动自身积极性,促使其更务实的着眼于现在,工夫放在日常质量提高、一流水平建设上。而且在这基础上,也能避免重复交叉,将已有的教育资源和资金进行最大化利用,避免浪费和过剩,这样更能激发高校自身发展潜能。这就使得之前的竞争缺失、竞争不公转变成更良性并且较为公平的竞争,让教育资源和资金的利用更科学合理,开拓了高校的提升和发展之路。
“双一流”建设最大的特色就是将关注点缩小到大学本身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来,更注重激励、约束和实效。从高校本身来说,这对重点高校提出了更高要求,有助于其更冷静沉稳的发展,也给了普通高校突围的机会,以优势学科提升价值,带动建设;而这对于高等教育来说,是新一轮的强势提升,而且这一提升更注重细致,更实用,效果更好。当然,我们也应该客观理智的对待“双一流”建设,把握好对细节的规划,全面科学的考虑评价大学建设和学科建设的要求和标准,通过实践考量完善评价体系,让“双一流”真正成为大学建设的正确打开方式。
顾 昀:“双一流”能否终结“钱学森之问”2015-11-06 |
建设“一流大学”:找出差距是第一步2015-11-10 |
建设“一流大学”:找出差距是第一步2015-11-10 |
一流大学的概念是模糊的2016-03-25 |
启动“双一流”,终结高校等级观念2016-06-30 |
“双一流”取代“985、211”,去行政...2016-06-30 |
举力建世界一流大学是理所当然2016-06-30 |
期待“双一流”实现对高校的“精准扶持”2016-06-30 |
该如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2016-07-01 |
用“双一流”搭建一个大学竞争场2016-07-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